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


  一、控制物价是基本措施

  为什么要将控制物价放在第一呢?因为物价高对经济影响实在太大。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靠三驾马车拉动,第一出口、第二投资、第三消费。

  现在的出口,受三座大山压制:一是殴美债务危机造成外部需求很弱,出口定单减少;二是原材料成本依然很高,企业利润被压缩;三是中国人口红利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上涨。出口下滑难以避免。为了刺激出口的增长,控制物价,控制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企业的利润,应该成为中国挽救出口的一项基本措施。

  同样,控制物价,对投资、消费的刺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物价低,就可以有更多的钱多做些民生投资,社会居民也可以更多地消费一些,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更好地运转。

  当然,中国的物价受两个重要因素控制:一是中国的宏观货币政策,二是国际宏观货币政策。为什么大家感觉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物价这3、4年突然上涨很多。本质的原因就是经济危机后全球各国基本上都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超过实体经济需求的货币涌入商品,造成原材料、资产、商品价格上涨。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高峰期,实体经济能承受的信贷货币量也就不到4万亿元,结果中国2009年贷款10万亿、2010年8万亿、2011年7.5万亿!实体经济根本用不完这么多钱,结果这些钱被狂热的情绪引导,造成中国房地产现在巨大的泡沫,以及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控制物价,根源上必须从控制宏观货币发行量入手,这一点不能动摇。也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能动摇!对房地产贷款、平台贷、产能过剩、污染行业贷款要坚决限制,“只回收不放贷”。 稳健的货币政策起码要实施5年以上,才能让物价回归合理。

  一季度公布的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压力的广义货币(M2),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我认为这个增长幅度还是比较高的,合适的比例应该在GDP8.1%+CPI3.4%+1%=12.5%。未来GDP和CPI逐步下降后,还要进一步缩减货币供应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加大地价、房价在CPI统计中的权重,因为超发的货币很多都会进入房地产领域,如果忽视或轻视房地价格,将造成房地产价格泡沫严重化,同时让人感觉货币没有超发。

  当然,要想效果显现,也许在2014年之后,因为那时美国才计划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才可能明显回落,中国物价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才能明显缓解。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初步判断:中国经济走出底部区域,应该在2014年之后;2013年之前,面对物价高启、外需虚弱、人工成本高涨等难以克服的困难下,中国经济很可能都处于相对低迷期恢复期,中国股市也许难以涨到3000点之上!尽管郭主席为我们带来股市制度上的长期利好,但这最多只能涨10%,要想让中国股市进入3000点以上的牛市,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无异于是海市蜃楼。

  因此,控制物价,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应该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

  二、减免税费是必要措施

  这些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超过20%,而居民收入我们看一下:“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7%,而在此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大于11.2%,远高于前者。”“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大于7%。这一指标与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速同步。”很明显,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向国家集中。

  当然,这有利于国家进行民生投资工程。但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居民消费的增长。中国要扩大内需,民生投资工程只是应急措施,消费才是长远之道。

  现在应该到了“还富于民”的时候了,而且国家现在也有了这个条件。取消农业税、提高个税缴纳基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都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情。希望国家能逐步加大减免税的力度,让中小企业盈利,可增加就业,让居民收入提高,可增加消费。这些对中国经济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是大势所趋的。

  另外,减免税费,还应包括以下方面;

  1、减少或合并行政部门,从而减少行政各环节的收费。这么多行政部门工作效率不仅会降低,不利于经济高效率运转,而且为寻租腐败创造条件。应逐步多让市场自己配置资源。

  2、进一步打破垄断行业,多让民营资金进入,增加竞争,可提高垄断行业中企业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另外,可以促使国有垄断企业从内部缩减管理成本,与民营企业竞争,这有利于降低商品价格……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民生投资是应急措施

  我认为的民生投资至少应包括以下工程:

  1、保障性住房工程。

  2、建桥修路工程。

  3、医改工程。特别是需多建公立医院,医生按公务员行政管理,避免靠药养医。现在的医患关系令人担心,幸好国家已经注意到这点了。

  4、教育工程。特别是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5、社会保障工程。特别是养老保险。

  以上民生投资工程,主要靠国家财政支出,可以适当引进民资。民生投资工程目前虽然是为了防止经济硬着陆采取的应急措施,但同样具有长远意义,因为民生工程做好了,可以减轻居民很多负担,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将有更多的钱及更多的意愿进行消费,中国的内需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上控制物价、减免税费、民生投资三大措施,都事关全局,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异常重要,相信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出台各种具体措施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