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像玩一样地去工作(7月12日)


 

此番为《3号地产商》写评论,确实有些勉强,一方面贾春宝是早已失去了读小说与文艺作品的耐心和闲暇时间,就如读惯了文学作品的朋友,读贾春宝的专栏文章总是有很多不习惯一样;同时连续七年专栏写作,贾春宝写文章也有些怠惰了,同时还要处理身边数以百计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数以十计跟自己相关的项目都需要交叉推进。

深入评论需要以仔细品读为前提,但未必是了解越深入,感悟的含金量就会越高的。就如在1991年,受到人民大学中文系的朋友相托,写关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评论一样。那次评论,对于在起初的时候所发表的评论居然相比于仔细阅读之后的感觉更是满意一些。

遇到好作品,有什么样的感悟,在很多时候都是缘份,而非单纯以在其中投入多少时间为依据的。假如从完美主义者的角度,那么不仅会让别人感觉不悦,自己内心也不会有轻松的感觉,更会让自己不招人待见。

如果从校对的角度,总是会发现字里行间之中有难以容忍的疏忽,比如用字用词,文法词句,甚至在开篇就在背景之中出现了年代计数时候的低级错误,从1988年到1997年,明明是十年,却在字里行间发现了20年的发展历程的意思,这想必更多是编辑的粗心大意了。

由于同样是处于泛地产圈中,所以多年以来与俞越之间倒也聊得来。俞越不仅经常到贾春宝在价值中国的专栏之中浏览,每次新书付梓,也习惯于让贾春宝品评一番,这让习惯于独自写作而疏于张扬的贾春宝,倒也有一种难得的受到青睐的感觉。

俞越是个性格鲜明,敢说敢做的都市白领,长期生活在大上海这个洋场之中,难免会让自己拥有带有上海滩腔调的小资味道,不管是浸淫其间,还是心向往之的人,都会从其文字之中得到所期待的享受,所以,还是让我们放弃完美主义的思维定势,感受作品之中的那种独特的魅力吧。

在贾春宝看来,写作这件事,不管是记录描写,还是评论分析,原本就是要站在不同角度,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的。习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人,不管是不是以码字为养家糊口的方式,都可以称为作家,作家所看问题的角度与思维习惯都跟别人很不相同。

作为作家,总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工作中的故事与细节,如莫言那样,思考着把那些平淡无奇的人与事编进故事之中,并让自己成为“讲故事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通过文字“听”自己讲的故事。

在听故事或者阅读故事的人看来,作家的生活是非常有情调的,也是缤纷多彩的,但那确实是一种误解。那些故事从无到有,从枯燥乏味到颇为有趣,那些文字从无序排列到拥有不被人误解的含义,并具有传承下去的活力,这个转换的过程虽然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却是相当枯燥单调的,甚至索然无趣。

一个成功的作家往往是离群索居的,只有把生活融入工作之中,在工作之中的点滴都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才能得到喘息的余地。也只有情感细腻的人,才能在工作之中得到生活的味道。我们在很多时候,是没有心思去感受生活味道的,即使有了心思,都来不及去感受。人就是在茫然之中奔波劳碌,并任由时光流逝的。

诸如作家这样的有情调的人,会在工作之中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味道,感悟并形成资源。情调源自内心,能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心无旁骛地去感受。

作家也有成就感,那种成就感在于创造一种时空,约定一些规则,通过操纵文字的方式来调动别人的想像力,并任意设定开始与结局,故事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细节与情绪的把握,他们时刻在用文字来描绘故事、场景与标签,把自己的情感夹杂进去,而听故事的人假如希望得到某种享受,就习惯性地对号入座。

通常,作家在没有出书并成名之前,都是以写作为副业或者兼职,在写作之余都有个安身立命的本职工作,如此就使得他们总是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所处的城市、所在的行业,身边的人,每个餐馆儿、咖啡厅的特色,至少是在工作之余,在观察、构思,去想像各种场景,用近乎无懈可击的方式表达自己。

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态度和目标去跟别人交往,绝大部分人大体都是在用推销的方式,比如商人更多的是在推销自己并争取某个业务机会,而明星是希望推销自己而得到更多出镜的机会,学生与待业青年希望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大部分人相反的,作家关注的更多的是素材的积累,以及内心的感悟,并寻找机会用文字与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和积累呈现给读者。跟别人处在推销心态不同,作家更重要的并不是推销并让人接受,而是在吸收,在积累,他们总是会有另一种心态去感悟世界,一面修行,一面积累、一面感悟。

由于一直处于游离的边缘地带,而使得贾春宝在被人问起职业问题的时候,很难清晰地给自己做明确的定位,即使貌似简单,都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虽然对职业和职场的忠诚度都比较高,但却一直不是普通员工的思维定势;虽然一直在以创业者甚至投资人的方式去思维,却一直没有确立属于自己的公司;虽然一直在理性地用文字整理并完善自己的体系,却总是不认为自己的专家或者学者。给自己的定位,还是思想型的作者更为贴切。

作为作家总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一个行业的发展轨迹,并从机构到城市的发展变迁,从人物所发生的变化,看所处的背景的变迁。你是把历史割裂成为碎片,还是把碎片整合到历史的长河,你是通过历史看人物,还是通过人物来描写历史?

作为作家,你从边缘化的视角去观察并描写所看到的世界,读者与观众再从自身的角度去品味,得到不同的感受。但是不要误认为作家就没有全身心地去工作,因为你无法剥夺人在任何时候思考的自由,也无法去强迫人在工作的时候在想什么的自由。

在想什么或者梦到了什么,那是连资深EAP专家甚至催眠师,在把人催眠的状态下都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才会有《盗梦空间》那样堪为经典的电影。诸如编剧作家之类的人,仅仅是从另一个视角在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让其变得不是那么枯燥——仅此而已。

像玩一样地去生活,像生活一样地去工作,是不是等于像玩一样地去工作呢?但玩也要玩出另类,要玩出与众不同和影响力,玩也要有内涵。

生活更多的是靠未来来支撑现状,用无数个现状去通向未来的,生活的品质提升,更多靠细致的感悟,细节的提升,所以更多的是需要有职业精神。

贾春宝

2013712日星期五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