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选择方向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一份关于最适合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场所的调查表示,截止到2172份样本,其中参与调查的学生和职场新人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83.15%。调查显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很在意,认为是踏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的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5.44%;在对待第一份工作的心态这个问题上,选择为自 己的将来积累资历的人数比毕业总得有份工作的人数比例多出两倍还多,占到总人数的58.75%。

如何选择第一工作场所?

第一,不在于是否经常有出国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在于你接受的培训是否能让你锻炼优势,或者能帮助你弥补致命的短板。

第二,不在于你是否会犯错,而在于能教会你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第三,不在于企业是否是全球500强,而在于如果你有再一次选择工作的机会时,此次的工作经历是否能为你的履历加分。

第四,不在于是否会教给你圆滑世故的处世方式,而在于有一个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你专心去做事。

第五,不在于这份工作本身是否趣味无穷,而在于它是否能让你感受到工作激情并勇于向未知挑战。

第六,不在于能让你立刻赚到很多钱,而在于能让你学到可以赚钱的过硬本领。

第七,不在于你能通过这份工作结识多少达官贵族,而在于通过这份工作你是否能积累工作人脉,并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式。

第八,不在于工作环境是否足够奢华,而在于工作氛围是否让你舒服,是否能让你感觉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心灵的自由。

一个有活力的年轻人,应该是敢于拼搏的;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应该是公平竞争的。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在热映,有个桥段让人回味:少年派在汪洋大海中经历一场暴风雨后,乘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这里有着无穷的食物,干净的淡水,让长久漂泊的他一度不想离开。

少年派的逗留反映了人们追求安稳生活的朴素愿望,谁会愿意在汪洋大海中接受暴风雨的不期而至?在近日哈尔滨的一次事业单位招聘时,11539名“少年派”竞争457个清洁工岗位,其中有29名硕士生,甚至不乏放弃10万年薪而求一“编制”者。

在现实中,清洁工岗位就好像电影里那座天堂般的小岛,让这些血气方刚的“少年派”趋之若鹜、流连忘返。

虽说岗位不分高低贵贱,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争当清洁工,只为一个体制内的“事业编制”,实在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不禁让人思考:这个社会的激励体制究竟怎么了?

不可否认,“体制内”确实看上去很美:有稳定的收入,有可靠的保障,甚至有较高的福利、体面的身份。在择偶市场上,有事业编制的年轻人行情都要抢手很多。与体制外相比,“体制内”俨然风景这边独好。

想过安稳日子,选择更有保障的工作,当然无可厚非。然而,年纪轻轻就等着拿养老金,就过于求稳,也未必可取。体制内也有竞争,铁饭碗也会有流动。如 果只是单纯或更多冲着体制内的安稳,而削尖脑袋挤进公务员队伍,即便通过了第一关,假如没有奋斗,假如惧怕竞争,也很难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个有活力的年轻人,应该是敢于拼搏的;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应该是公平竞争的。

电影里,少年派只在“天堂般”的岛屿待了短短一天。当黑夜降临,少年派发现这里是一座食人岛时,便毅然作出决定:放弃看似安稳的生活,继续向大海深处行进。

回到现实,我们能否创造出有活力的社会环境,让朝气蓬勃的“少年派”,向市场的大海深处扬帆远航、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