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不救“钱荒”的深层意图


         上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分利率(Shibor)一路飙升,各银行出现了史上鲜有的流动性紧缺;与此同时,金融当局却按兵不动,任凭事态发展。实际上,当局静观其变更多体现的是新一届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新态度。

值得回味的是20124月,温总理指出“温州金融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垄断”。尽管之后破垄断由于多方面原因而力度有限,但国家决策层打破金融垄断的决心已然传承。

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对于破除金融垄断一直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破除金融垄断会加速金融市场竞争,必会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挤兑等系统性金融风险难免;另一方面,如不破除金融垄断,就会加剧金融垄断膨胀,“大而不倒”的系统性金融机构反而会成为足以搅动金融业池水的风险点。

于此,不救助“钱荒”充分体现出了本届领导层希望通过市场之手,校正金融业“等、靠、要”的惰性传统,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以及要求金融业牢固树立获取高收益、高薪酬应与自行承担相应风险的理念。

客观而言,金融业对于垄断具有天生的偏好。金融垄断有利有弊:垄断结构有助于金融产业做强做大,但垄断行为却有掠夺社会福祉之嫌。未来治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好金融垄断力量,扬长避短,使金融垄断之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梦”!

 

(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