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当自强——也谈民族日化老品牌复兴之路


百雀羚“国礼”事件掀起了国内日化老国货的销售热潮,孔凤春、双妹、芭蕾等老国货品牌的复兴成为市场的谈资,但老国货品牌的复兴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如品种单一、价格低廉、少有推广传播、偏安一偶及研发落后而且消费群体严重老化等等一直在困扰老国货的复兴。但个人看来以上种种问题不一定是“问题”或者说不是最致命的问题!

品类单一,大宝、六神都是单品类品牌不都活的挺好

价格低廉,谁又能肯定日化品牌只能是高溢价这华山一条道呢

偏安一偶,差异化中的区域差异化就是一种

少有推广、研发落后,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难事

消费群体严重老化这是个大问题,这些老国货的主力使用人群正在慢慢老去,新的主力人群却又无法补充进来,老的消费群体的使用可能多基于习惯性使用,而新消费群体则需要足够的购买理由,怀旧购买很难支撑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因此老国货核心价值的流失是老国货们迷失的关键。

如同专家评论这老国货的复兴需“自我改良应先行”,对于这些老日化品牌而言,首先改良的应该是“卖什么”和“怎么卖”这两个问题,一个是核心价值的问题,解决购买理由;一个是渠道问题,解决售卖通路的问题。

记得几年前曾参与一个高端头发护理产品项目,当时对整个中国民族日化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从某一方面洞察中国民族日化产业的成功路径----

图片
 

1996年的舒蕾“红色风暴”,到1997年奥妮皂角的“百年润发”,再到2001年采乐的“药物洗发”,最后到2005年的霸王“汉方”的崛起,充分说明民族发类洗护成功经验,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很中国

无论是采乐的药物洗发、霸王的汉方的产品概念

还是舒蕾的红色风暴、奥妮皂角百年润发

无不凸显着浓厚的中国情节

说明在头发洗护这个行业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地的和尚也一样可以t把经念好!

同样隐射到这些老国货们,中国风的调性是符合中国日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但是中国风只是表象,如何发掘“中国风”背后的驱动并围绕驱动进行延展与升级,个人认为中国风的背后强调——

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崇尚自然

对于日化老国货们未来的真正复兴可能从单纯的强调经典让位于内外调理、无添加,纯天然这些价值核心,而这些强调自然是日化行业很有力的发展趋势,而那些民国情调、亭台楼榭这些可以作为元素融入到这些老国货中去,谁说老国货们不能时尚,“经典”本来就是过去某一时段的时尚,拿过去的时尚在现在说事有点本末倒置。

在思考“卖什么”的同时,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怎么卖”

对于这些老国货而已,由于自身的资源有限,如果参照行业通行的办法进百货、KA ,开专卖店确实痴人说梦,对于现阶段老国货们开展“游击战”是现阶段渠道拓展的核心,如百雀羚的复兴就是从“淘品牌”开始的,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等这些性价比计较高的渠道,“先生存,后发展”对于这些老国货们是较为可行。

对于老国货们,解决“卖什么”、“怎么卖”等核心问题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生存的问题,其真正的目标在于——资本,市场则是次要的。对于老国货而言真正的复兴在于资本,百雀羚背后有来自香港的投资,佰草集则有上海家化做支持,相宜本草有今日资本的大力扶植,只有大量资本的进入才能真正解决老国货们的研发、生产、推广等问题,对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资本而言,让他们看到希望是最关键的,无论这种希望是实实在在的,还是一种概念,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