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标准分析之产业关联


任何产业自成一体。但总有一个上下游的问题,有一个前后左右的问题。产业的上下游及前后左右就是产业关联。产业通过产品、服务和技术实现关联,其核心仍然是标准。

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有3种形态。其一是替代关系。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其二是共生关系。一个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另一个产业的发展。第三种形态是供需关系。

作为能源,石油与天然气是替代关系。石油与其引发的石油工程建设及教育研究开发可视为共生关系,而石油产业与汽车产业则为供需关系。围绕着任何一个产业,我们都可以找到其替代产业、共生产业和其供需产业链。这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替代产业是竞争的。这种竞争实际上是针对同一个需求标准的竞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本质上是替代产业、替代产品的竞争。在这种替代竞争中,起仲裁作用的是需求标准。因此我们看到,公开标准的本质是提出一种广泛的需求,使得供给方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最终需求的趋同是产生国际大企业的条件。在全球化生产时代,根本的变化是产生了全球化的需求标准。所谓技术标准的制高点作用由此而来。对于一个小的国家来说,本国市场无法形成规模化的需求,只能参与全球竞争,在已有的国际公开标准的条件下,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出口型国家的形成基础就在于此。中国曾经是经济上的小国,为了积累资本采取低成本战略与别的国家竞争,在已有的公开标准下谋求发展。当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公开标准就无法容纳你这个庞然大物了,你必须自我转型,使得自己成为需求标准或新的公开标准的制定者。所谓的扩大内需的本质含义在这里。

共生产业是协同的。世界历史上的多次产业革命,都产生了一大批协同产业。信息革命以来,计算机、通信、软件互联网成为协同产业,他们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演绎了产业协同的现代曲。常用间协同的关键也在于标准,这已经成为常识。

产业链是供需链。在这个链条上,产品标准是关键。我们看到,为了适应全球化的供需关系,一个全球化的产品标准体系已经建立。全球贸易的畅通无阻实际上是建立在这个标准体系之上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是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本质上是一个投入产出体系,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在所有的环节中。工厂环节的因果关系最明确,因而最容易分包。风险最小,利益也最小。这正是中国的现状。也是产业标准分析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