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开启驻游时代
当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各地在谋划旅游发展时,纷纷提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和规划。笔者借用境外“Long Stay”这一最新旅游理念,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 “驻游”的新概念。与以往的旅游形态相比,驻游无疑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发展前景广阔,亟待业界去认识和推动。
一、Long Stay的兴起
Long Stay作为英文单词,是久留、长住之意。作为旅游名词,则是日本人的“发明”。2000年日本出版的《Long Stay白皮书》将Long Stay定义为:“不是旅行,也非属移居(生活据点的迁移)的长期停留。不光是观光或购物之旅行,而是一方面将其生活源泉置于日本,同时在居住地区接触当地文化,并与当地居民交流,发现生活意义之非属移居、亦非永久居留之‘国外居留型休闲’”。时间划分上,1个星期-10天,称为“较长的旅行”,1个月~6个月则称为Long Stay,但平均以一次3个月的Long Stay情形最多。作为日式思维的直译,定义很长,释义又拗口突兀难懂,换成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容易理解了:作为日本人定名的日式英语,Long Stay一词是特指日本人退休后凭养老金到国外长期居住的行为,用我们的话说其实就是异地养老。
目前,作为旅游名词的Long Stay,国内旅游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没有统一的直译用语,一般以“休闲旅游”论之,或者借用我国台湾地区“长宿”的译法。台湾地区虽然从2005年6月就聘请日本专家指导当地的Long Stay发展,但也只是笼统地称为“国外长宿休闲”或“海外旅人长驻”,不能算是正式的直译用语。Long Stay作为旅游用语,翻译为“长宿”、“长驻”,笔者认为不妥。参照“旅游”一词,可将Long Stay意译为“驻游”(以下均采用此译法)较妥。因为,在汉语里,“驻”意有二,一是停留,二是派出,即人属于A国或A单位,但某个时期停留在B国或B地。那么,“驻游”就是在外国或外地进行一个时间段的旅游,比较符合日本人定名的原意。
日本人退休后进行驻游,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日本冬天的严寒难熬,希望到一个能避寒的国家过冬;二是所领受的养老金不够在日本生活,所以要去那些消费水平低于日本的地区;三是想去自己长期向往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日本兴起驻游的背景,主要是2007年二次大战后婴儿潮世代即将大量退休,可带来50兆至60兆日元的退休金新市场。
鉴于此,东南亚国家纷纷锁定日本银发一族,大力推行驻游策略。例如,马来西亚、泰国把驻游当作国策来制定相关政策,其他国家则把驻游当作是重要观光来源,对日本退休人员在签证等方面提供优惠。以泰国为例,2001年时,泰国观光暨体育部发现有一群人停留泰国时间特别长、年纪较大,就与民间合作成立泰国驻游管理公司,提供办理一年期退休签证、90天免签、机场移民局快速通关等优惠。到泰国退休驻游以日本人和北欧国家最多,据泰国业界2010年统计,约有2000外国人申请了退休签证(实际上远超过这个数据)。
二、驻游与“旅游”的区别
在论述驻游之前,我们先对旅游业进行概念上的重新梳理。在大陆地区,我们习惯上说旅游业,其实,笔者认为此表达不是十分恰当,更为恰当稳妥的表述应是观光业。台湾地区就是这样,他们习惯用观光一词,比如在他们的政府序列里,我们会看到“交通部观光局”,而不是“交通部旅游局”。
所以,按照以上逻辑梳理,我们就可以说,观光业里有两种业态,一个是旅游,一个是驻游,前者是传统业态,后者是新兴业态。因此,在传统旅游业态之外,开拓出驻游的新业态,使我国观光产业迎来发展的新空间、新时代,是转型升级题中之真义。
那么,驻游与旅游有何不同呢?汉语里,驻是停留,驻游是停留一段时间慢慢地观光;旅是行经,旅游是匆匆走过的快速观光。在英语里,二者会有更鲜明的对比,旅游是travel或tour,是动作;驻游是Long Stay,stay本身就是停留之意,讲的是一种状态,再加上long修饰,与travel或tour对比就更大了。因此,旅游是到此一游的一次性生活行为,驻游则是可重复、可持续的生活形态。
三、推进驻游开发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理想选择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底发布时,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在谈到我国旅游产品总供求形势时指出,随着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和大规模建设,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压力明显增大。总体旅游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度假休闲和个性化旅游产品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旅游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旅游产业形态、服务内容。大力发展驻游,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理想选择。理由有二:一是发展驻游,就是将过去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变为都市繁忙之外对山水田园的休闲体验,将过客变成长驻,产业链拉长了,消费内容更加丰富,产业价值更大;二是传统旅游的一大弊端是,受时令限制,冷热不均,即节假日超负荷损害景区资源,平时吃不饱造成景区资源闲置,发展体验式的驻游产业,就会避免这一弊端的出现。
四、结合国情推进我国驻游开发
境外的驻游业态,虽然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中国大陆还不具备发展这种以异地养老为内核的旅游产业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不过我们可以借鉴其精神实质,创造性地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驻游产业。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满足消费需求,完善产品体系”部分提出,加快开发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休闲度假,深化开发一批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推进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为我们发展驻游产业提供了思想和道路的指导。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占全国的51.27%,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十几个城市群。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发展驻游产业的重心,可以放在环都市休闲旅游带的开发上。
大城市积聚了大量收入高、消费层次高的人群,每年除了五大节日,还有共计108天的54个周末,供他们休闲放松,但周末只有2天时间,不可能远程旅行,都市周边游是最佳选择。因此,开发环都市休闲驻游,具有厚实的市场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来讲,环都市休闲驻游服务,就是整合都市周边山水氧吧、运动健身、康疗养生、工业旅游、田园农家等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出一个可满足都市中产阶层周末休闲生活的高端旅游套餐。这个套餐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要内容丰富,一年四季都有得看,有得玩,因此必须整合城市周边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是可重复可持续,风景看一遍就行,但比如高尔夫、网球等高级运动场所,就可以提供多次可重复的服务;三要个性化,针对不同家庭不同个人需求,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养生,有人希望孩子亲近自然,需求不同提供服务自然不同。总之,一句话,要做到可以让人家将至少一年的周末都可以交给你来支配。
以广州市萝岗区为例,可以将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广州国际网球中心、广州国际羽毛球中心、五星级酒店、森林公园、中国艺术家村、高端医护、水果世界、农家乐等资源整合,为驻游者提供融健身、养生、保健、休闲、文化娱乐、田园生活体验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驻游者不是来玩一次就行了,而是成为都市紧张生活之外的另一种慢生活,可以修身养性,种种蔬菜,手摘草莓或荔枝,钓钓鱼,弄个烧烤,打打网球、羽毛球,听听演唱会,练练书法……
(作者系广州盛世君悦旅游有限公司特聘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