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涉及土地征占、房屋拆迁等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一直是困扰地方党委、政府的难点问题。2010年4月以来,滦南县创造性地实施了以“决策前问需于民、实施中问计于民、完成后问效于民”为主要内容的“三问决策制”,坚持了群众路线,维护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在2012年度重点工作群众满意度大调查活动中,群众对重点项目建设、中等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29个方面工作的满意率、基本满意率的比例均在99%以上。
近三年来,在全县持续推进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的复杂环境下,圆满完成涉及5765户、114万余平方米的5次大规模城市征收搬迁任务;分10批集中开工总投资862亿元的重点项目417个,打造出了嘴东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区、大铁矿开发区“三大增长极”;201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3亿元,比2009年增加97.1亿元;群众信访总量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稳步下降。滦南的“三问决策制”,归根到底是一项群众路线工作法。在全党即将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对滦南实施“三问决策制”的做法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活动开展提供借签。
决策前问需于民,干什么让群众说了算
滦南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问需于民作为重大决策前的规定动作,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急、所盼,最大限度集中民智、顺应民意、凝聚民力。一是开展民情民意大调查。每年年底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组织开展民情民意大调查活动。通过电视台发布活动方案之后,采取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在党政信息网开辟专栏、各职能部门公开业务服务电话并设置短信平台、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下年度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2010、2011、2012连续三年开展民情民意大调查活动,分别归纳梳理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346条、462条和260条,为县委县政府下年度工作安排和实施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民意依据。2010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农村居住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全的现状,县委县政府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枢纽工程,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抢抓政策机遇,创造性制定了《滦南县新民居建设实施细则》以及进城农民土地流转、社会保障、农民单户进城等配套办法,引导农民群众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不仅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还争取到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为城市发展和项目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重大会议前广泛征求民意。每次县委全委会和县人大、政协两会前,采取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印发报告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就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作部署,充分征求各镇、街道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建议,把有价值的内容吸纳到县委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北河是滦南独有的天然水体资源,但被河南岸63户两层楼房遮挡,群众要求还河于民的意见建议很集中。县委县政府充分调研论证后,决定把打造北河水城列入 “十二五”规划,出资3亿元拆除沿岸建筑,实施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包括6大功能区的北河水城文化观光产业带项目。目前,连接新老城区的北河大桥已于2011年五一建成通车,惠民、健民、悦民、尚民四大广场全面建成,北河公园正式开园,北河水城入选“唐山八景”,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一座“碧水环绕、绿树掩映、古韵新风、曲美人和”的北方生态水城已具雏形。三是事关民生的重大决策出台前有针对性地征求民意。对涉及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民生的政策制定和调整,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或服务价格调整,以及确定为群众兴办的实事工程等,采取发布公告、召开听证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建议。城市征收搬迁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难题,县委县政府在确定每处搬迁区域时,都事先发放征求意见卡,征得区域内90%以上群众同意后才提交人大审议决策。实施过程中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先后组织5次大规模城市征收搬迁,腾出建设用地4597亩,全部做到了“百分之百签约、百分之百拆除”,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冲突、零钉子户”,成功破解了城市征收搬迁这个“天下第一难”。
实施中问计于民,怎么干让群众当参谋 决策实施过程中,滦南县委县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请群众当参谋、出建议,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确保决策部署合民心、顺民意。一是依法公示决策事项,吸纳合理建议。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执行部门在决策正式出台前,按照党务、政务公开相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决策方案,对公示过程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论证,及时对决策方案予以修改完善。2010年7月,根据民意县委县政府决定取缔在县城非法营运的电动三轮车。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三轮车主反映取缔三轮车后无收入来源,造成生活困难。于是县委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通过推荐就业、争取低保等方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随后又陆续有群众反映公交线路少、时间间隔长,取缔三轮车后出行不便。县委县政府调研后决定,再增加2条公交线路,将行车间隔也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8分钟,解决了群众出行的难题。二是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及时督办纠偏。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对重点工作实施“月通报、季点评”制度,各责任部门定期通过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向社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收集群众对决策执行情况的意见建议,向县委县政府反馈。同时,责成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责任部门决策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对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落实走样的及时纠正,对于情况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的,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整改或完善的建议。在推进大规模城市征收搬迁工作中,涉迁群众对能否按时回迁、回迁房的质量存有担忧,对回迁房的户型也有提出不同要求。县委县政府把回迁房建设作为取信于民的“一号工程”,及时对回迁房建设方案进行完善,建立了回迁房建设保障金制度,成立回迁房建设督导组,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进行监管,解决了涉迁户的后顾之忧,并根据群众意愿分类设计回迁房图纸,满足回迁户对楼房地点、户型、面积、楼层方面的多样化选择。目前,一期35万平方米回迁房已有7个区域交付使用,二期32万平方米回迁房已有6个区域33栋住宅楼主体封顶,能够保证涉迁群众及时回迁。三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维护群众利益。县委县政府通过开通举报电话、设置短信平台、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举报,责成县纪委监察局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2010年以来,县纪委监察局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共受理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投诉举报32起,督促整改工程建设领域存在问题15个,处分违纪党员干部35人。2012年6月初,县交警大队值班人员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由于出警不及时,造成公路堵塞,群众打电话进行举报。相关部门受理并核实后,对责任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对交警大队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完成后问效于民,干得好坏让群众来评判 滦南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作成效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与评价,切实将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尺。一是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交给群众评判。每年年中和年底,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分别对涉及全县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以及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通报全县,以此激励相关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不断改进工作。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民本至上理念,把有限的财力优先向民生倾斜,累计实施总投资285亿元的84个民生改善项目,适度超前兴办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确保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今年1月份开展的“问效于民”2012年度重点工作群众满意度大调查活动中,群众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等重点民生项目的满意率均达98.5%以上。二是把干部选拔任用情况交给群众评判。每次较大批量的干部调整后,采取会议集中、公布名单、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道及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有效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力。2010年以来,先后就7次干部调整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率均在96%以上。通过对干部选拔任用进行满意度测评,“四化标准、德才兼备、注重实绩、五湖四海、群众公认、一线选人”的用人导向深入人心,“少说多干、奋勇争先”的优良作风和“接受任务不讲条件,完成任务拒绝理由”执行意识在广大干部中蔚然成风。三是把行业作风和机关效能情况交给群众评判。县纪委监察局从“两代表一委员”和离退休干部中聘请了236名监督员,定期召开行业作风质询会和机关效能督导通报会。在全省各县(市)区中率先开通纠风网,使用网上评议系统,对全县科级单位进行网上测评。同时,创造性地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月评比制度、项目业主季评政府职能部门、破坏发展环境投诉举报等三项机制,打造出了“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障碍”入驻的环境品牌,促进了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2010年以来,全县分10批集中开工重点项目417个,1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河钢、中铁、中冶、中船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滦南,积蓄起了强大的发展后劲,群众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满意率达98.6%。四是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交给群众评判。每年年底,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找出影响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和处理,大力推进“平安滦南”建设。2010年在全省组织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80.75%,比2009年提高30.64个百分点,是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幅度最大的县。2011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81.13%。 (省委政策研究室、唐山市委研究室、滦南县委联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