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一、当今教师的心理现状

    * 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10%~20%;教师心理问题:44

    * 心理问题主要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的不安感和无法入睡等。

    * 中老年教师中存在的心身疾病有咽喉炎、偏头痛、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

  1、青年教师的问题

    * 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

    * 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

  2、中年教师的问题

    * 我国有个35岁现象,即在35岁至45岁之间是“多事之秋”,身体和心理都有“内忧外患”的压力。

    * “灰色心理”的发生,源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 更年期的问题:更年期综合症

  案例分析

    * 40多岁的李先生是一名高中老师,几个月前,隔壁一户人家搞装修,很晚了也不停工,把李先生一家吵得睡不好觉。过了一个月,邻居装修结束了,可奇怪的是,李先生的失眠却没因此结束,照旧睡不着。他还会时常出现头痛、胸闷、心慌等症状。

  强迫性人格特征

  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过分注重细节、好思索、墨守成规、敏感多疑、事事容易后悔,责任心过强等人格特点,容易患强迫性神经症。

  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

    *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 用不干净的布擦窗子,很难擦干净

    * 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 教师以接纳的、了解的、亲切的、协助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喜欢学校、喜欢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

    二、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 在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中,80%的人不会求助。

    * 人们羞于向人承认自己心烦,有精神困扰。怕影响了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和形象。

    * 还有一些人自我识别能力较差。

    三、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1、心理健康的概念

    * 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 健康新概念:心情是关键

  心理亚健康状态

    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为“亚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病和“第三状态”的反面。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正常

    * 情绪稳定而愉快

    * 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 人际关系和谐

    * 能动地适应环境

    * 保持人格完整

    * 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四、对幸福的认识

    * 情绪的产生有赖于需要满足与否,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

    * 乐观者与抑郁者的认知模式,人们在信息输入、加工和储存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幸福感水平。

    * 一般情况:向下比较是自我增强的,向上比较是自我威胁的,因而导致不同的感受。

    * 只有当人们的人格与情境相适应时个体才会体验到高水平的幸福感。

  教师压力大的因素有哪些

    * 工作量大(77.4%

    * 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认为低的占(49.1%

    * 学生的问题难处理(38.4%

    * 个人的价值难体现(22.8%

    * 升学压力(19.6%

    五、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生难教

      收入低

      升学压力

      工作量大

      角色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