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昌平区南口镇陈庄村的“亚洲沃德兰游乐园”。这个隐藏在一大片玉米地中的游乐园如今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记者从各方了解到,曾经号称“亚洲最大游乐园”的沃德兰游乐园,在这里已经以烂尾楼的形式存在了14年,从未正式建成,就已面临拆除。(5月20日《北京青年报》)
“亚洲沃德兰游乐园”号称世界最大,却已经烂尾14年,而且从未开业过,被人们调侃而为“现实版的寂静岭”、“城堡废墟”、“鬼城”。沃兰德本是应为wonderland的谐音,其意本为“仙境”。如今,“仙境”变成“鬼城”而且难逃被拆厄运,可谓典型的投资悲剧。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浪潮中,中国人被压抑的投资激情被猛然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波波投资风潮。开发区建设是一阵风,城市广场开发也曾为潮流,萎缩世界景观、各类主题公园乐园影城建设,更是一度的投资时髦。以大型主题公园建设为例,深圳进修中华微缩景点开风气之先,但也是成功典型,投资1亿,1年就收回投资。
各地政府看了眼馋,也大兴此风,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已累计开发主题公园式旅游点2500多个,投入资金达3000多亿元。但西施只有一个,剩下的都是效颦的东施,成功并未能无限克隆复制,那些激情上马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海量投资变成了烂尾垃圾。沃兰德游乐园,是投资失败的典型之一。
资本投资有其自身的规律,契合市场需求,符合消费者期待,认真做好前期调研,投资项目才可能产生效益,带来利润。否则,不管是投资者基于利润的诉求还是地方政府主导的面子工程或政绩工程,此类投资的结局是显然的:资本打了水漂,政府既无面子更失去里子。当然,地方政府或可在建设初期收获虚浮的政绩数字。
沃兰德游乐园被拆,终结了14年的投资悲剧。当那一幢幢城堡废墟被清理时,舆论不能仅仅报道了事,或者仅仅唏嘘慨叹。因为被拆废墟的每一块混凝土垃圾上,都蕴藉着资本的虚掷,都凝结着决策者拍屁股决策的尴尬。没有人晓得维兰德游乐园投资的融资渠道--纯粹的私人投资还是掺杂着公共财政的浪费?14年的时间并不太久,物是人非但此事并不能罢休,当年是谁决策是谁投资,公共舆论必须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给公众一个较为清晰和满意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沃兰德游乐园的莽撞投资,只是非理性投资大潮中的小小涟漪。即使算上全国2500多个主题公园(不管是利润热点还是惨淡经营),投入资金也只有3000多亿元。这和当下全国工地一片的房地产投资,以及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电解铝和光伏产业等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房地产泡沫的恶果已现,产能过剩的幽灵徘徊,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面临着难以预料的一系列风险。即使是在房市宏调多年的政策压力下,中国房价依然难控,中国“鬼城”已经从沙漠城市鄂尔多斯蔓延至内地一些二三线城市。而房市虚热带来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以及畸生的民间高息借贷资金链断裂,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难以承受的宏观经济之忧和民生切身之痛。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投资依然是各地难以戒绝的兴奋剂。按照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的说法,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之前有10.7万亿和15-18万亿两种说法)。20万亿的地方债,相当于全国两年的全额财政收入,如何消化?没有人给出更好的答案,但很多地方还在乐此不疲,寅吃卯粮,以求得暂时光鲜的政绩,哪怕将风险遗留给后任后人。
沃兰德游乐园投资失误被拆,已是令人不安的棒喝。但更悲哀的是,各地并未从沃兰德的棒喝中警醒,而是依然热衷于不可持续的投资游戏中。这是已成惯性的官场文化,还是失序的市场使然?值得关注。
沃兰德游乐园投资失败的棒喝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