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阳,众为阴
那么,怎么辨阴阳?怎么识乾坤?一般人会举起一只手说,看,手掌这边是阳、是乾,那边是阴、是坤;或拿起一片树叶,说正面是阳、是乾,背面是阴、是坤;或者说看得见的一面是乾阳,看不见的一面是坤阴,等等。这些说法没错,但都只是从外物上去辨阴阳,跟我们今天要讲的关系不大。
今天要讲的阴阳是怎么辨呢?那得放在精神中,在我们的心念上体会阴阳。我们要在禅修的状态中,去观察自己的念头,从念头功夫的意义上去体会乾坤阴阳。什么是乾阳?什么是坤阴?《系辞》里面讲了一句话,可以说非常关键:“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讲到这里,大家千万要注意,乾阳是有“知”的啊!乾卦之阳,根本是体现在“知”上面。我们这个班也在学修“动中禅”嘛,法师教你们每一个动作,都要让你把自己的知觉提起来,要觉察,要时时处在觉性之中。禅修中的这个觉性之知,就是乾阳的作用。这在《易经》里面说得很明确,我们的觉性之知,就是“乾知大始”之“知”。六祖大师有一位著名的弟子荷泽神会,他就说过一句话:“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就是我们的这个“知”,是打开一切玄妙之门的钥匙。我们要随时体会这个“知”,这个“知”就是乾阳;而我们所知觉到的一切对象,包括我们的念头、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环境,统统都是坤阴。
我当年学《易经》,说实话,我的老师也没有从头到尾跟我们讲过,我也没完整地听过他老人家讲《易经》。好多年前,我就自己看《易经》,但是看到关键的地方,总是搞不懂、想不通。后来追随冯老学习,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老人家在一个座谈会上跟大家随机聊国学,就说到了学《易经》的窍门。他说本光法师的方山易,要入门其实很简单,你记住几句话就行了。哪几句话啊?大家要注意啦,这可是窍诀中的窍诀啊!当时我感到一凛,立即竖起耳朵,只听老师一字一顿地说:“我为乾,众为坤;我为阳,众为阴;我为主,众为宾。”就听了这么一下,以前不通的地方全通了。心花怒放啊!真的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感觉啊!
本光法师以前经常讲一句话,就是随处做主、随处建立阳明学处。学易君子必须要随处做主,但怎么随处做主啊?我们今天聚在这个法堂里听法,那么,在这个堂子里面谁做主啊?我在这里讲课,当然我是主嘛,对不对?昨天大和尚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大和尚做主嘛,对不对?那么,我们在座的各位还能做主吗?难道只能作陪衬、处在宾位吗?若有这个想法,那就错了!每一个人在这里都要做主!主宾之分不是在相上,而是在精神上。我们检点一下自己的发心,我为什么到这个法堂里来?是被别人逼来的吗?是被朋友哄骗来的吗?都不是嘛,是我自己主动要学修佛法,主动报名参加的嘛,这就是自己在做主嘛!同样,大家坐在这里听课,看起来我在上面讲得唾沫乱飞,是我很主动,但是,听与不听在你啊!我讲我的,你就是不听,就是要东想西想,就是要盘起腿来打瞌睡,这个谁也管不了你,仍然是你自己做主,对不对?随处做主,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要找到做主的感觉,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才是修行人的样子。
“我为乾,众为坤;我为阳,众为阴;我为主,众为宾。”随时都要做主,随时都要提起一己之阳明正知来。你有了这个感觉以后,想想宋代的张载,他敢说“为天地立心”,为什么?因为人生天地间,他就敢做自己的主!这就是真正的英雄气概,非真英雄不能参禅啊!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也!”为什么?因为你要随处做主,随处建立阳明学处。你做得了主,你就能坚持这个阳明学处,做不了主就一切免谈。所以,我们要随处学、随处修,随处学修什么啊?就是学做主,修这个主人公。如何做主?如何做主人公?就是提起这一念之“知”。
老师在上面讲,你讲你的,我听我的。我听的时候我要做主,我要看你讲得对不对,讲得有没有道理。你讲得对、讲得好,我就接受,就给你鼓鼓掌;你讲得不对、没道理,对不起,我就不接受,忍无可忍的时候,还可以嘘你,把你从台子上嘘下来。因为这里是法堂,上面是法座嘛!你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却胡讲一气、滥竽充数,当然应该被轰下台来。这是大家精神能够做主的情况。但是,如果不能做主,那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意不知位。我们坐在这里听讲,如果刚听了一会儿就烦了,精神就守不住了,哎呀,这个腿盘着好疼啊!哎呀,我老公在家里没人做饭啊!哎呀,孩子上学没人管啦!哎呀,这一次禅修时间太长影响生意啦!……你心不在这里,精神总是不在当下,那就做不了主。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其实都处在这种状态,怎么办呢?那就要提起一己之阳明正知,这就是乾卦的精神。
“乾知大始”,我们修行的开始,就是这个“知”啊!“乾知大始”,真正大修行的开始,就是提起我们的一念良知。只要提起良知,我们就能够做主,做什么主?我就是要学修佛法,我就是要利益众生,我就是要做自己精神的主人!只此一念,真修行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