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这些事情,左看右看都让人揪心。比如,现在我们不得不认识一个新的名词——返工粉。有媒体记者在卧底时发现,惠氏奶粉苏州工厂有一个返工粉间,从生产线上下来的不能出厂销售的奶粉,就被送往这里拆包,被称为返工粉。4月11日下午,记者和工人拆解了200克袋装金装幼儿乐奶粉,将其导入锡箔纸袋子后重新封口,至于这些返工粉什么时候被重新利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
为什么媒体的卧底总是一卧一个准?总能在其中发现一些让大家惊骇的新闻。媒体记者们只要舍得深入“虎穴”,似乎就不会缺新闻,特别是食品领域。这到底是为什么?或者公众心中自然已经有了答案。
在惠氏的返工粉新闻爆发之际,另外一条关于奶粉的新闻,让人觉得有些讽刺意味。这个新闻关于一个调查报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一份关于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状况调查报告称,经该协会在市场随机抽查奶粉样品,并送检比对后发现:国产产品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质量都优于进口产品。但从价格上看,进口品牌价格高于国产品牌近一倍。
这种结论是不是很熟悉?熟悉得都有点像一个口号了?是啊。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各种与奶粉有关的骇闻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毁我们对国产奶的“三观”。于是,我们就会常常听到诸如“国产婴儿奶粉不比进口的差、很多指标高于进口奶粉、国产奶粉合格率99%、主流品牌奶粉100%合格……”类似的官方表态或“信心喊话”。然而,效果如何?每每这个时候,公众都是一副漠然的表情,不管这种喊话重复了多少次,然而消费者们却依然难以将信任托付于彼。甚至还怀疑这协会到底从企业方面拿了多少的好处。
这是一种悲哀。这一次也不另外。从这次检测的数据来看,“国产婴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奶粉”似乎可以成立。然而,为什么消费者就是不敢轻易地相信呢?是消费者们崇洋媚外?然而,他们都知道,即使是这些国产奶的标准再高,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他们不知道这其中又会有什么幺蛾子。他们更知道的是,高标准的一回事,而最后所谓的执行和监管必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那些国产奶粉们依然没有一副洗心革面的姿态,即使这些行业协会喊破了嗓子也不管用。要知道,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再说回惠氏的返工粉。很奇怪的是,这个新闻出来之后,消费者们似乎都比任何时候淡定。是因为消费者们对这些洋奶粉太宠爱了?都近乎溺爱了?诚然不是!这更从另外一个方面折射出消费者们的一种无奈的消费选择。在他们看来,这诚然比那些吃了要变成大头娃娃的奶粉们更值得相信了。这是不是有一种在篮子烂苹果当中挑选几个看起来还不算太烂的苹果的感觉?
当然,不管消费者的心情是如何复杂,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惠氏的这种认为合格的返工粉在奶粉制作的流程以及工艺以及法律法规方面是否就真的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不是,那么,其他的奶粉品牌们都是如何处理这些生产线上产生的个别诸如包装外观瑕疵等情况的产品(如罐体变形、打码模糊、净重偏差)?他们都直接给销毁了?也或者就如惠氏一样,拆开包装,重新再包装一次?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站出来说“国产婴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奶粉”的时候,有没有哪个品牌敢站出来说自己没有返工粉?诚然,作为一个国际品牌,一个在危机面前更懂得如何去公关的大牌,自然是不会说出什么“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说辞来的。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消费者对此的联想。
这厢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喊话”不屑一顾,甚至有一种逆反的心理;那厢对国际大牌的“污点”淡然处之,甚至不足为奇。国产奶信心重拾,任重道远啊!
惠氏的返工粉VS国产奶的信心重拾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