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城镇化规划会议迟迟没有召开,主要在于城镇化规划的制定还令中央不太满意,还需要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最终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推进模式,使城镇化不致走其它建设的老路,使城镇化建设更有质量和内涵。
一方面中央虽然对城镇化规划的要求很高,但我想最终规划也要兼顾不同部门的利益,另外一方面即使中央制定一个好的规划,但在目前地方发展逻辑和利益格局下,盲目的推进城镇化可能导致真正受益的不是农民,或者短期内对农民不利,而对很小的一部分主导和参与城镇化建设工作的人有利,所以一方面要搞清如何推进,谁为主体的问题?并要切断既有的利益链条,也就是从制度上要先扫除一些障碍,这是基础工作,其次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也应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不能冒进,要遵循市场规律,迁徙自由的原则。
我们看到中央出台的许多政策都很宏观,指导性很强,但没有实施细则,所以经常出现政策的执行与政策制定的初衷差之千里,比如先前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谓的新农村建设无非就是镇村主导,从集体土地上以低价购买,然后由代理人出面建设,出售,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售卖房子的过程,毫无新意,而对即将或者已经大张旗鼓进行的城镇化我也有同样的担心--城镇化会不会重蹈新农村建设的覆辙?
从中央层面,刚才说了,很重视,很谨慎,相信即将出炉的城镇化规划较以往其它建设规划或许更有亮点和内涵,但关键还是规划只是指导,推进还主要靠各个地方,还主要靠那些班子人,还主要是那些思想,那套体制,更重要的是还是有自身利益所在,如何想李克强总理说得那样甩开膀子真心为民做事?
具体来看,城镇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制度障碍想必在即将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得到破解,但是城镇是否准备好了去迎接转移而来的农民呢?包括就业,居住,培训,教育等等方面,而尤其是就业机会,如何保证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他们?而对于农民来说,人入城镇是否就是城镇化了?如何做到真正融入到城镇?我想需要政府的帮扶,也需要自身的努力,特别是加强培训,提高对市场的认识,洞悉市场运行的规律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转移而来农民所具有的,所以无论是城镇化,还是其它大的战略,都要注意到解决实际问题,扫除前进中的障碍,也就是不能只希望于政策,还要具体的去解决前进过程中一大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