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之妙计


    实现小康社会,如何克服穷人与富人的矛盾

  解读一下穷人富人以及如何实现小康社会即发达社会。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研究如何实现人人平等问题。

  第二,继续研究发达经济现象,探索高度发达文明的人类社会内容。

  第三,探讨如何实现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这里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一、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穷人和富人

  二、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三、 社会经济管理形态及其职能的科学意义

  四、 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目标:消灭贫穷,实现发达的人类社会。

  宗旨:如何构建美好发达的人类社会。

  一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穷人和富人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高级智慧理念。当一些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是非常不幸的。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穷人和富人。人类社会在社会法律的制约下,穷人不是永恒的,富人也不是永恒的;穷人可以成为富人,富人也会蜕变成穷人。我们不可以因此否定穷人,也不可以否定富人,更不能因此把穷人和富人的矛盾敌对化。对此需要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贫富产生的原因:

  第一,接受教育的程度是造成贫穷的一个原因。穷人和富人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穷人不是因为富人而变穷,富人相对穷人而富有。在不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一些人会富有,一些人会贫穷。

  因为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或劳动能力不高,因此而贫穷。同时,富有和贫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接受教育的程度和个人努力进步与否所决定的。

  富有的人可以创造教育的机会,穷人只能等待社会的机遇。在不发达时代,穷人致富的机会很少。

  第二,物质资料丰富了,一些人占有的物质财富多一些。

  富有的现象就是一些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简而言之,物质资料的丰富离不开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资料基础,使得社会有更多的人富有。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富人就是企业家和金融家,等等。

  劳动工人失业或所发的工资不足,这是造成当代社会贫穷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有人认为:社会财富的80%被20%的人所占有,这就是二八理论。这个理论只是揭示了一种表面现象,我们要深刻认识其中的经济意义,就要借助一个新的概念,叫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什么是生产资料?就是用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固定资产。什么是消费资料,就是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例如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资料等等。从这一概念出发,80%的生产资料被20%的管理者即企业家和金融家所占有,实际上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还是被劳动工人所占有:而消费资料为所有人所占有。

  所以,二八理论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富人不能占有80%消费资料,占有的是社会生产资料的全部,而80%的消费资料必然为所有人占有。就“衣食住行”来说,富人的衣食住行的质量会高于穷人,但是,其使用价值和数量不会比穷人特殊,因为衣食住行的使用价值是一样的,富人比穷人穿的多么?比穷人吃的多吗?富人比穷人住的房子大,但房子的使用价值主要是睡眠;“行”存在较大的差异,富人是比穷人旅行的机会要多很多。从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方面探索穷人与富人的差别是不大的。

  在精神资料方面,富人可以接受全面教育;生病可以得到及时治理;儿童可以衣食无忧;老年后可以颐养天年,穷人几乎没有任何保障。

  在客观上,富人和穷人的主要差别不是物质资料方面的,而是精神资料方面的。

  造成富人和穷人差别的原因是社会管理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和个性,就要讨论社会管理问题。在客观上,我们做不到富人和穷人的平等,但是在社会经济管理上,做到教育权利、医疗健康权利、就业权利、居住权利和消费权利的平等是完全可能的。

  二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人类社会的矛盾不是敌对的。人类社会有两种人类:一类是管理者;一类是被管理者。管理者就是领导者,被管理者就是劳动者。古代社会是如此,未来发达社会也是如此。20%的管理者,管理80%的被管理者即劳动者。个别管理者管理不好,是个别人的问题,而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根本矛盾。

  第一,这种构成是人类社会特定的。

  任何性质的革命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有了政权,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社会全面的富有化,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富有和发达。无论什么社会都不能改变80%劳动者的这一社会本质属性。

  我们能消灭富人吗?不能,同样我们能消灭穷人吗?更不能。我们需要缩小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这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责任。我们就是要研究这个问题,如何做到人人平等?,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也是一种劳动。

  人类本来都是平等的,就是因为接受教育权利和个人智慧能力的不同:一些人从事管理工作,一些人从事被管理工作,这是必然的,如何缩小贫富差距,这是管理者的职能之一。人类还分劳动人和非劳动人,二者又如何平等?因为非劳动人他们都是不具备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例如少年儿童、病残人和老年人,这些人需要的是人类的基本消费资料。劳动人与非劳动人的消费问题应该有谁协调?当然,还是只有管理者。

  在人类社会,社会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劳动,它不同于社会物质劳动,是社会管理的劳动,这类劳动的付出是特殊的,是较高层次的管理智慧。不是谁都可以从事管理劳动,只有具备管理劳动能力的人才可以从事。普通劳动只要学习一段时间就可以,但管理劳动可能要几年几十年。

  第三,管理者的职能

  极大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是对的。极大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只有社会化机器大工业可以做到。关键是我们对社会化以及国家的概念、职能、经济形态的认识深刻吗?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因为人类社会的关系是特定的,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过去,我们站在物质资料劳动者的角度认为,劳动者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当我们站在精神资料的角度认识,国王是为大臣服务的,总统和国家政府是为省长服务的,省长是为市长服务的,市长是为县长和企业家服务的,企业家是为劳动工人服务的。人类社会又是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

  人类社会讨论和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不难的。关键是我们要全面认识各种社会劳动关系。国家主席是一个劳动者,省长和市长以及县长、企业家都是劳动者,管理者不是劳动者吗?是一个管理劳动的劳动者。人类社会不仅需要物质劳动者,更需要管理者。

  第三,管理手段。

  我们说,管理者是具体的人,社会管理问题却是一门管理科学。社会管理不是抽象,而是一个具体的客观存在,以什么而存在?货币。货币是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的讨论资本问题,缺乏对货币和劳动工资关系问题的讨论。几乎所有不平等都与货币与劳动工资的认识有关。人的教育权利、劳动权利、医疗健康权利、居住权利和消费权利,这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劳动权利不仅仅是劳动就业权利,还有劳动工资的数量即劳动保障。其中所反映出的就是货币与劳动工资的关系。所谓穷人,主要就是劳动工资数量不足,社会做到劳动工资数量的富足是不难的,惟一的方法就是进行货币与劳动工资管理的立法,制定完善的商品价格管理机制。

  货币是社会经济管理的手段之一,它的职能和作用就是为了协助管理者完成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并克服一切不合理、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又一手段,无论什么手段,其职能都是为了建立发达平等的人类社会。如何建立?

  三 社会经济管理形态及其职能的科学意义

  为什么说社会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社会经济管理形态,对此进行以下分析和讨论。

  1、 什么是社会经济管理形态?

  社会经济管理有其特定的内容,我称此为社会经济管理形态,它的内容是:家庭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国家经济管理和世界经济管理。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和现代经济中表现出的客观存在,不是个人可以杜撰的。

  家庭经济管理,就是小农经济管理形态。就是以家庭劳动为主的经济形态,例如农民种地、铁匠铺、织造铺、小饭铺、木工、瓦工,等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劳动生产以家庭为基础,生产资料完全家庭私人所有,我们所说的私有制其实就是家庭经济管理形态。

  企业经济管理,简单的讲就是许多家庭共同组合而成的经济管理形态,它有了超出家庭范围的生产场所,就是工厂。农民种地、铁匠铺、织造铺、小饭铺、木工、瓦工等这些家庭经济形式变成了农场、钢铁厂、纺织厂、饭店、建筑工程企业,它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主要生产手段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主。机器大工业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例如物理学、电机学、化学等等,它是社会化生产机制。

  社会化有这样几个高层次的理念,第一生产的社会化;第二消费的社会化;第三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我们要建立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首先要深刻认识什么是社会化。如何实现社会化?这就是城市经济管理的职能。

  城市经济管理。关于城市经济则是建立在社会化机器大工业基础之上的新的高层次的社会经济管理形态,它的主要职能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例如人类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和消费等社会基本保障,也就是完全的经济社会化;不仅解决劳动人的生存问题,还要解决非劳动人的生存问题,他把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作为城市的主要经济职能。

  国家经济管理。国家经济就是有许多城市构成的高层次经济管理形态。我们知道,在客观上,城市需要石油、煤炭、水利、电力等资源,不是所有城市都有这些自源,需要更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形态,因此就有了国家经济管理形态。国家经济管理形态的诞生有一个更重要的管理内容随之产生,就是国家货币。没有国家货币,也就没有国家经济管理形态,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货币的原因。

  国家货币的职能就是为了管理国家经济以及城市。国家经济管理形态的职能和城市经济管理形态的职能是一样的,就是完善社会保障,消灭贫穷,实现国家经济范围之内的高度发达和文明。

  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经济早已产生,例如世界贸易、世界银行、联合国等等,但是世界经济管理尚未完善。世界经济管理形态的职能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文化科学技术的世界化,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世界范围内完全消灭贫穷。实现人类社会的高度发达和文明。

  这一理论认识相对比较完善,它可以解决许多当前无法克服的经济矛盾,例如经济危机问题就是:企业经济管理无法克服的债务危机问题造成的,如何克服经济危机,是城市经济和国家经济、世界经济管理的共同职能。

  2、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经济管理形态的职能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国家经济管理的手段:国家货币的职能。城市经济与国家经济管理的职能是通过货币的职能完成和体现出来的。

  社会的一切都是为家庭服务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主要为了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消费保障,家庭经济是无法做到的,因此需要社会化的企业经济形态;企业经济发展主要需要货币这个协调手段,因为企业需要货币组织生产,个人需要劳动工资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因此,才有了城市经济、国家经济管理形态,专门发行国家货币来管理国家经济。

  城市早在三千年以前就产生了,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社会生产能力才达到基本满足社会对物质资料的需要。第一,人类社会第一次建立了社会化生产机制;第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有了科学的保证;第三,劳动工资成为社会化的管理手段;第四,城市经济和国家经济才有了社会经济基础,国家货币才呼之即出;第五,近代文明才有了雏形;第六,消灭物质贫穷才有可能。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形态职能的不同和作用。

  货币在城市经济管理和国家经济管理之下,共有如下职能:管理手段、流通手段、统计手段、生产手段、消费手段、借贷手段、价值尺度、积累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些货币职能,只能在城市经济和国家经济形态之下才得以表现出来。以前的家庭经济和企业经济形态中只有四个职能。这里不做详解。

  企业经济只能是社会经济的低级管理形态,它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也存在一些弱点:第一,企业集团再大,它不能根本解决社会劳动就业;第二,它不能解决社会居住要求;第三,它不能解决社会化教育;第四,它不能解决社会化医疗问题;第五,它不能解决社会化的消费问题。因为在每个城市都存在非劳动人,例如老年人、少年儿童和病残人,企业只能解决部分劳动人的就业问题,这就是当前社会一直有失业者存在的一个原因。

  企业经济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无法克服生产资金的短缺。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从专业企业,发展到综合化企业,再到集团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但是,企业越大,资金需求就越多,债务问题就越严重,为了解决企业经济的货币短缺问题,社会上又衍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经济内容,例如,股票、银行借贷、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这些经济行为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生产资金的不足问题的。恰恰相反,在国际社会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等。这些危机的发生,也在客观上对我们的思维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似乎城市和国家也只能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管理,这是无可厚菲的,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社会经济存在货币、物质资料、精神资料和社会劳动以及劳动工资五大矛盾,又如何平衡?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四.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消灭贫穷

  如何科学消灭贫穷,我们为了把这个及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加以描述。

  消灭贫穷的三大科学工程

  我们首先要全面认识贫穷的现象都有哪些内容?贫穷有三个内容:物质贫穷、精神贫穷和货币贫穷,故消灭贫穷就有如下三大科学工程:

  1、 消灭物质贫穷工程

  消灭物质贫穷工程= 机器大工业 + 自然科学 (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生产机制)

  此意为:我们要消灭物质贫穷,必须建立社会化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基础,机器大工业又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自然科学,也就不会有社会化的机器大工业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文明。

  2、 消灭精神贫穷工程

  消灭社会精神贫穷 = 普及大学教育 + 完善社会科学

  这是人类社会为何要建立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因。精神资料的内容主要是文化艺术科学知识。消灭精神贫穷主要是:文化科学知识的数量和社会普及教育的程度所决定的。消灭精神贫穷,就是要普及大学教育,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了,知识数量、智力和智慧能力即劳动能力的差异相对就会减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高度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3、消灭货币贫穷工程

  消灭货币贫穷工程= 完善社会科学 = 经济学 + 心理学 + 哲学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明有其独特的青铜货币以及管理制度,西方文明也有其纸币货币发行管理制度和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为何离不开货币,又该如何发行和管理货币?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消灭货币贫穷不是数量问题,而是我们是否全面认识了社会科学的问题,是否认识货币数量与社会劳动以及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生产、消费数量的关系问题。

  4、消灭贫穷的综合实施法:

  以上是消灭贫穷的理论认识问题,具体的社会实践是这样的:

  消灭贫穷 = 满足物质需求+满足精神需求

  =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精神资料生产劳动

  = 工业(产业)产值产量总和+非工业产量总和

  = 工业劳动工人总和×标准工资+非工业劳动工人总和×标准工资

  =(工业劳动工人总和+非工业劳动工人总和)×标准工资

  = 全员劳动工人就业人数总和×标准工资

  = 社会劳动总工资=财政支出

  这就告诉我们,要彻底消灭贫穷,这是社会经济管理即国家财政管理必须面对和实施的综合管理工程。这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财政支出决定社会劳动就业、物质资料、精神资料的数量,还涉及劳动工资以及价格管理等基本经济管理问题。这就是我们提出货币与劳动工资立法的理论依据。

  其一,如果我们认识到:货币是一门特殊的管理科学,我们就可以彻底消灭贫穷了。

  其二,消灭贫穷是人类社会的责任,我们个人是做不到的。只有任何一个城市和国家可以做到。

  古代文明中国不能消灭贫穷,是因为没有完善自然科学和建立机器大工业;西方人没能消灭贫穷,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科学。西方已经基本普及大学教育,基本消除了精神贫穷,还没有做到消灭货币贫穷,所以,才会继续存在失业以及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贫穷现象。

  虽然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虽然有强大的机器大工业,我们却不能消灭物质贫穷,不能有效解决劳动就业与消费的矛盾,更不能解决强大社会生产基础与满足社会基本消费的矛盾。我们有基本完善的文化科学体系和社会教育机制,却不能消灭精神贫穷,不能使所有人接受基本社会教育。我们有强大的社会医疗科学机制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却不能满足多数病人的就医需要。这是不正常的。这种现象应该成为过去了。

  我们用一句十分简单的语言总结如何消灭贫穷?就是对货币与劳动工资加以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利用。

  至此,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和认识,对一个城市或国家,要实现小康社会、发达经济,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