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恶疾不除,股市难言翻身!


 三大恶疾不除,股市难翻身!

  每当股市出现回暖的行情时,市场总会掀起一股关于牛市的争论。然而,从近几年的股市表现来看,却令市场颇感失望。当然,市场总是不会按照常规出牌,众人悲观之时往往是股市见底的时点,而众人乐观之时也往往是股市筑顶的阶段。

  纵观近期的消息面,笔者郭施亮认为存在几大消息值得投资者关注。其一是有数据统计未来三个月中国股市的解禁额度达到万亿之巨。其中,五月份解禁额度为1544亿、六月份为1184亿以及七月份为7905亿;其二是平安证券收到了史上最严厉的罚单,一共罚没7665万元以及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平安证券也公布了设立3亿专项基金赔偿万福生科投资者的损失;其三是关于IPO重启的问题。根据消息显示,当前有两家拟IPO企业接到监管层的“封卷”通知,暗示IPO重启时间或提前至两周之后。

  上述提到的三大消息,分别属于大小非解禁、处罚监管以及IPO融资的问题。而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问题也是当前股市的三大恶疾!可以这样认为,由于历史长期积累的原因,三大恶疾已经深深伤害了中国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也因此饱受损失。

  大小非解禁作为中国股市的第一大恶疾,它的出现也暴露出诸多历史性的问题。自2005年股改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解决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流通兑换问题,也就是逐渐实现了全流通。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股改的确显示出很大的积极意义。不过,由于当时对股改的后续影响缺乏深入的研究,全流通的出现却成就了股市的长期熊市。究其原因,就是大股东的持股数额已经颠覆了过去以基金主导市场的格局。由于大股东持股成本极低,同时配合信息渠道等优势,极易演变成利益输送等现象。当大股东满足限售解禁的条件时,就能够以理想的价格抛出,从而打压了公司的股价。另外,尽管《证券法》规定了大股东的抛售要求,但是不少大股东却凭借着某些渠道完成超额抛售等目标。另外,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大小非解禁数额最大,而随后两至三年的解禁数额有所缩减。不过,今年又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以上述提及的数据推算,预计今年全年的解禁额度将达到2万亿!而到了2015年,大小非解禁的力度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加强处罚监管的力度属于近年管理层强调的核心任务之一。而中介机构、企业等配合造假违规等行为属于中国股市的第二大恶疾。且不谈十几年前的违规案例,就以近年为例,胜景山河、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企业违规行为就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今,平安证券收到了管理层最严厉的罚单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也可以认为这是管理层加强监管处罚力度的最好证明之一。从2011年至今,平安证券稳守行业企业承销商的前三位置,每年年均20家以上的企业承销对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但是在市场监管环境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想偷工减料或间接性的利益输送或许难度会越来越大。

  最后一大恶疾当属市场过度融资的行为。也许是历史的因素,也许是里面涉及的利益太广,在A股市场听得最多的就是融资的问题。以IPO为例,市场总喜欢拿IPO重启大做文章。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市场传言IPO重启的消息甚多,甚至是一位权威学者突发奇想的言论也会成为IPO重启的重要依据。可见,部分的利益团体是多么急盼着IPO的重新启动。值得一提的是,再融资问题其实在IPO停发的过程中始终出现。在融资与再融资双重压力下,市场重融资的色彩愈发浓厚,投资者的权益又该从何谈起?

  因此,恶疾的长期存在最终导致了中国股市熊冠全球的表现。只要三大恶疾不除,股市难言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