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缺乏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而这恰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即使中国经济实现世界第一,亦非表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要实现这种转变,需要厘清中国社会言论的发展脉络,唯有在思想上实现突破和变化,才会使得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变革。
言论是思想的基础,没有言论便无从获得正确的认识,但是更为可悲的是人们拒绝言论,或者拒绝正确的言论。如果人们忽视问题或者自身问题的存在,或者借以虚假的言论来自欺欺人,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沉默以使得人们得到满足或者社会成员认定不存在问题,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没有声音。社会上庆祝的活动增加起来,特别是达到画饼充饥效应或者满足社会成员虚荣心的活动,社会成员之间不断实现被平衡。
人 们选择沉默也并非完全出自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无声的反抗。明末王夫之在《宋论》中谈及首脑有疑惑可以问政府官员,政府官员亦不明白可以请示议政官,不能 把搞不清楚的问题交由社会闲散人员议论,这样就会出现是非混淆的现象。但越是社会上缺乏地位、学识、安全感,被遗忘的人群越容易在这种问题上发声,同时政府形象工程特别是亲民秀工程又需要这样的人群保持一定的存在,因为如此,社会上那些有地位、学识、品格的人便会选择沉默。
中国社会历来是金字塔式的,而且跟权力紧密结合。社会又保持了一定的局部开放性,无论是推举还是科举考试都实现了这一点,造成中国只有统治者没有统治阶级。这样塑造的人们的逐利行为模式,即使给与自由,又有多少人愿意拥有呢?除去政府组织调度农业生产,也少有其他独立的经济组织,农业经济维持了强大的政府的存在。
收益与成本总是成正比例的,官员可以借助社会地位获得及社会经济利益,那么内部争斗就不可避免。通过社会局部开放而非全部开放获得权力均衡并不会形成竞争机制,那么为了维持均衡势必产生斗争,暂不论社会其他阶层如何参与这种斗争,以官员阶层内部的斗争就相当不正常,因此,官员作为社会先进阶层,其言论受到很大的限制,谨言慎行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社会上真正的声音是相当少的。
正是这些条件,正是社会正确、真实的声音不能正常表达,社会便容易被错误盲动的声音指引。现在房价居高不下,且不断上涨,具有刚需人群非常希望房价下降,纵然很多人意识到不要过分相信“专家”的意见,理性看房价一定会涨,但是如果你认定房价会下降,人们也会获得暂时的安慰而相信你。当然这不是一个恰当的例 子,但也说明了社会舆情在正确声音不能正常发出的前提下,是非常容易引发混乱的。
控制言论并非一定获得成功,但如果一个社会内在运行机制就可以达到对言论的钳制是相当可悲的。对言论的扼杀,也出现于社会上争议、质疑的声音增加之时。当社会言论减少或者正当言论减少,社会上的人们便不断对各种现象提出质疑,并非为了获得解答而是为了填补言论的空白,如果有人给与释疑则会引发更多的疑问与否定,社会正确言论或被淹没。时下社会舆情浮躁,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为了获得真知而是为了一时的鼓噪。况且中国社会历来的权力形成机制,使得人们往往忽视社会公共秩序的制定,而以个人的成功为根本,所以思想上的认知并非能够获得赞同,思想的争论多于思想的发展。
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在于思想界发展缓慢,特别是缺乏系统性的思想而缺少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没有系统性的思想,也在于社会上缺乏共同遵守的规范,以人为法,强化统治的内在力量,缺乏社会公共规则的开发,即使存在一些社会公共规则也无法彰显规范的约束力。中国近代以来,交通规则、公司章程、学校制度等乃至政府架构均引入西方的模式,当然在引入过程当中也并未全然消化。在社会缺乏公共秩序、公共事业而全然受行政力量乃至个别人的规约,要发展系统性的思想来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是不可能的。
只有公共事业、秩序发展起来,经济组织才有效率,最为便捷的联系、交易是快速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