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你能做什么?


    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很多志愿者蜂拥而至,直至看到一名志愿者在运送救灾物资途中遇难的消息,关于“志愿者”这三个字,让人不由得想说几句。

    最早接触这三个字是在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时候,作为组织者,曾经招募组织了上百人的青年队伍,并按照共青团组织对志愿者队伍管理的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将志愿者分门别类,按照所掌握的技能、性别、从事的工种等进行分组。那时叫“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均按照不同组别有针对性的召集和开展。有修理家电的、有淘下水道的、有清理卫生死角的,都是一些社区服务性的活动。

    随着时间推进,“志愿者”似乎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群体,运动会有志愿者、大型会议有志愿者、公益活动有志愿者、维护公共秩序有志愿者、抢险救灾有志愿者,等等。

    志愿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责任承担者。

     由此,志愿者这个群体似乎已经分为两大类了,一类是本意上的志愿者,另一类确切地说是“被志愿者”,这里不多说。

     这里只想就参与救灾的志愿者说:

      第一、志愿者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好玩(看看到灾区志愿者的着装,你不是去玩而是去救灾);

      第二、志愿者不是万能的什么都可以做,要量力而行(遇难志愿者的事实证明);

      第三、志愿者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根据需要而去做(给专业救灾队伍添堵,反过来还需要照顾);

      第四、志愿者必须有组织,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有目标导向(灾区胡乱发报道只能添乱)。

      如此种种,说明志愿者不能一厢情愿、不能盲目冲动、不能义愤填膺、更不能三分钟热情......,志愿者应该是理性的、因时因势所需的这样一个群体。在这方面,中国首善陈光标可算做了表率。

      谨以寥寥几句话,献给那些默默奉献着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