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重返欧洲


1960年11月,CIT集团下属的保理公司Meinhard & Co.到伦敦建立一个子公司Alexandria Finance Company。两个月后,波斯顿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 of Boston)发起创立了国际保理公司(International Factors, Ltd.)。 之后,美国银行在伦敦的分行纷纷进入保理行业。保理又回归英国。很快,保理又在西德和整个西欧蔓延。
当保理刚引入英国后,英国沿用美国的无追索保理。另一原因,为避免被认为是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而受《放贷人条例》(Money lenders Acts)管理,保理的法律概念和操作方法精心设计使保理表现为购买应收账款,而非借款。
1972年,英国发展到12家保理公司,经过合并,1974年缩减到9家,都位于伦敦及其周边。其中7家开展传统的无追索权保理,2家有追索权。1974年《放贷人条例》废止后,英国保理商从主要无追索权保理转变为有追索购买应收账款。
同时发票贴现业务开始发展,成立了专门发票贴现公司。保理公司也贴现发票作为保理的替代品。
In 1985, Bibby Line Group, Ltd 旗下的Bibby Financial Services division开始开展保理业务。目前,Bibby是英国最大的独立保理和发票贴现商。
目前,英国以有追索权保理为主,但仍有几个保理公司进行无追索权保理,包括Bibby。
   根据European Investment Fund(EIF)和IFG 的调查,截至2011年,欧洲有超过300多家保理公司,英国、意大利、法国居前,超过30家保理公司,但前3家保理公司市场份额超过80%。前3家保理公司90%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或部门。80%的保理公司客户是中小企业,保理业务将持续两位数增长,尤其发票贴现保理。2011年,欧盟保理业务量11404亿欧元,GDP渗透率(保理业务量同GDP的比率)为9.04%。欧洲保理业务量占全球保理份额的63%。
在国际保理组织的积极推动下,保理业务广泛传播,亚洲、南美洲、澳洲、非洲等多个国家保理业务迅速增长。在2004年,亚洲保理超过北美,仅次于欧洲。2011年,欧洲保理量占全球份额的63%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保理份额占全球保理的19%。亚洲的保理更像公司贷款,而非传统保理。
    保理业务渗透率(即保理业务量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1980年为0.5%,2010年为3.5%,2011年4.3%。2011渗透率最高的台湾达23.7%,超过英国的16.4%
虽然银行保理占主导地位,但是65%新增保理业务有非银行保理商办理的。说明商业保理逐渐成为保理市场的重要力量。保理以有追索权保理为主,发票贴现迅速发展。
根据IFG数据[1]2011年,全球保理业务量达2万亿欧元,比上年增长25%,增速上升4个百分点。2011年,全球有2700家保理商,向约485000客户提供3000亿欧元的融资,从业人员达38000人。平均每个客户的保理业务量约320万欧元,体现了保理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


[1]IFG GIAR 2011 – Global Industry Activit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