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是时候说再见了!


 

 
洋垃圾是社会上俗称,它有时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容易造成混淆。在进口管理环节,相关主管部门一般不使用“洋垃圾”一词。
 
对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经海关依法处理后,作退运处理或交由环保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列入限制管理的固体废物,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审查许可后允许进口。进口列入自动许可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应当依法办理自动许可手续。
 
主要危害:
 
1、集贸市场销售的非法入境旧服装是典型的洋垃圾,中国政府部门严令禁止进口及销售。旧服装的来源广泛,但主要出自国外的垃圾场和太平间,服装上沾满大量细菌,如:结核杆菌、鼠疫、霍乱等各种疾病传染源。穿着以后,会使人感染各种皮肤疾病或其他疾病,有些病菌存在引发大面积疫情的严重危害,危及人类健康。在市场上偷偷销售的旧服装虽经洗涤熨烫加工,但仍是传染疾病的污染源。
 
2、从广东龙塘镇定安村焚烧“洋垃圾”事件,到重庆市“涉嫌走私电子洋垃圾”,令人深恶痛绝的电子“洋垃圾”经权威部门鉴定,这些废旧物都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一台电脑显示器,仅铅含量平均就达1公斤多,均属中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洋垃圾”
 
入境有何危害?
 
据南京海关介绍,并非所有的废物都禁止进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事实上,著名营销专家李绘芳老师认为我国每年都会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废物,并从这些可再生的废物中获取资源,既环保又经济。但是,废物也并非全都是“宝”。
 
以废纸为例,在我国符合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杂质含量不超过1.5%的废纸,像(废碎)瓦楞纸、纸板以及废报纸、杂志等都是允许进口的,而像(废碎)墙纸、涂蜡纸、复写纸等杂质含量高、利用率低、回收成本高、环境污染危害大的废纸则被禁止入境。城市生活垃圾更是在禁止进境之列。不少违法企业正是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将禁止进境的城市生活垃圾伪报成允许进口的“废旧报纸”非法走私进境。
 
尤其可怕的是,未经分拣的走私“洋垃圾”往往“五毒俱全”。据南京海关介绍,在查获某批“洋垃圾”的第二天,现场参与查验、直接与这批货物“亲密接触”的海关关员和缉私警察陆续出现了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表皮感染的症状。而且,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往往具有较大毒性,流入企业再生产很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而且,一些走私者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一丢了之”或者简单处理掉,往往也对我国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张家港海关将在扣“洋垃圾”作为证据封存,尽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这些垃圾还是在过去一年里造成了环境污染。
 
如何打击
 
“洋垃圾”走私?
 
著名营销专家李绘芳老师解到,实际上,如果一件“洋垃圾”想走私到境内,要经过重重关卡,经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相关机构、出口国海关、中国海关等多道关口的查验,关口不可谓不多,但走私方依靠狡猾的手法而“瞒天过海”。
 
走私企业首先要骗取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相关机构出具的《运往中国的废物原料装船前检验证书》(简称“CCIC”证书)。据调查,违法企业有的通过出口商自检资质,修改拍摄照片方法骗领;有的通过伪造提单,异地骗领。
 
海关缉私人员告诉,伪报品名、伪装货物、伪造单证是进口“洋垃圾”的主要招数,装箱时在集装箱门口排放质量较好的废纸,中间商、境内收货人在申领“CCIC”证书、出口报关、海运提单、进口报检报关等各环节,均要将城市垃圾按照集装箱门口排放废纸的品名进行伪报,此外还需要做真假合同等。而随着“洋垃圾”走私日益猖獗,办案人员发现走私主体基本都是贸易公司,并在港口附近建有简易的垃圾分拣厂,以图获取最大利润。
 
最后,李绘芳老师认为海关缉私人员、法院办案人员指出,在源头上把好执法关、加大执法强度至关重要。目前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如“CCIC”证书较易获得的问题;海关检测量过大,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度等。此外,对于走私“洋垃圾”的涉案企业和涉案人,也要在刑罚上加大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