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关爱 相信未来


大家好,感谢大家能够将社会实践选择在不起眼的小山村,也感谢我们今天能够将时间付出在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儿童身上,感谢今天下午你们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种这种时刻并不常有。

一周前,大学毕业,成为乐和之家的一名社工,我自以为怀着热切的心情和认真的态度,希望去做一件与众不同的和富有正直的事情,尽管热衷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但不曾长期有机会去做些有价值的事情,我希望能寻找到自己思考的想法与能够进行实践的道路。今天,我代表留守儿童,大学生,乐和之家做以呼唤关爱,相信未来为主题的演讲。

他们是中国特有的弱势群体,不可思议的城市化速度,在一面让我们自己骄傲,另一面也让我们深感惭愧,而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也让我们开始关注他们。当我们在看到他们的一些照片是,看不到生命本应具有的希望,我们在睁眼看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不能闭眼不关心伴随而来的社会痛苦;更为不公平的是谁在承受这些苦难。今天,我站在这里的责任就是呼唤关爱,同时告诫大家相信未来,因为未来总是比过去要好。当前的现状不是我们抱怨的资本,而是我们采取行动的理由。

目前社会的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在不同阶层之间的看似自然地分配正在变得更不公平,而这实际上是制度缺陷的后遗症,政府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和能力边界,社会公共知识分子也应有意识的参与进来,呼唤改革本身要比亲身参与行动更具影响力,没有改革我们仍将承受这种痛苦,只有当资源开始倾斜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希望。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我从未遭遇过他们今天正在遭遇的命运,我也相信,在场的人们没几个会说自己小时候是留守儿童。你和我都不是留守儿童,相信大部分不也曾经是留守儿童。然而,不幸正在我们称之为文明社会的时代上演。艰苦的生活并不能让我们失去希望,但没有关怀和爱的生活的确会让我们失去自我,相比于苦难,孤独才是可怕的事物。前几天,我在骆姐的指引下,开始走向一对双胞胎兄妹,描述这样的认识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两双麻木不仁的眼神,看不到渴望,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今天的样子,且我深知,远离社会化,我们将不能称之为人类。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从长期的视角来看,我们的命运都在好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奔波,是的,我们敬畏我们自己;然而,兼具不朽与无知的我们,在创造价值和做出破坏性的工作时均具有难以置信的能力,冷漠社会是对我们当前社会的批判,这也不应当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而是对我们为自己所选择的历史的惩罚。但我们不会将这种冷漠延续下去,这需要整个社会的行动,开始我们可能会承受行动的成本,但我们最终会降低这种成本,并获得感谢。希望大家对此不要有什么怀疑。

我不认为我们正在经历关爱缺失的时代,我们只是在付出代价,而我也感到潮水正在转向,看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自发的行动,我们开始向这个社会表达我们的喜悦,我们的不满,互动的机制正在建立,看到我们正在通过互联网,微博,社交网站等工具,建立社会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这个世界得到分享,这将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但很好的是,我们确实正在回归人类社会本应具有的本质­——爱与共赢。

作为公民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当认识到只有不停地行动,我们才能改变这个社会至本来的轨道运转,如果我们社会的每一员都在做正直的事情,不管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我们就是在付出,我们也将赢得回报,因为社会化的我们,产生的影响是无限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过,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

乐和之家提供了一个社会化的平台,让我们社会的资源有意识的倾向于那些孩子,当我们认识到社会问题时,我们会思考,我们怎样行动能够让事情好转,当我们在付出行动时,我们也是在为自己的源自本性的关怀得到安抚。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不是来体味久违的感动,不是来攫取大家同情的目光,而是来建立呼唤关爱的宣言,来许下参与呼唤的承诺。

我们乐和之家希望借助大学生富有个性的激情和传播力量来呼唤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这也是我今天站在这里的责任所在。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会真实而直接的参与对他们的关爱,那也将是无效的。我们也知道,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改变什么。留守儿童群体和大学生群体,都是相当规模的群体,并且大学生也是一个相当独立和活跃的群体。因此,我们需要合作。传播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无时不刻都在对这个社会施加影响,也无时不刻都在承受社会的影响,而大学生拥有实现广泛传播的时间资源和群体资源,也拥有不可思议的激情和信仰,就像今天我们已经见证互联网的力量,通过此我们已经改变了很多。这是建立我们社会交流的纽带之一。比如,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行动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做些什么,但我们期望仍然生活于象牙之塔大学生能够更多的关注我们的社会,我们可能不会付出很多,但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呼唤关爱本身在今天可能比直接参与关爱更加的重要,这是人的价值的体现。

    大学生通过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爱心社等来呼唤关爱留守儿童

    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传播媒介如微博,博客,空间,社交网站等来呼唤关爱

    大学生通过短期参与的形式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等关爱活动

事实上,我们可以做的很多,我们希望能够在之后与大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最后我以食指的一首诗的一部分结束,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烛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再次感谢大家能够参与今天的以呼唤关爱为主题的活动,希望也相信我们可以做的更多,我已说的太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