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培养人才
退休教师 张德文
中国的教育改革探索了六十多年,为什么还不能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理论中的科技与真理含量不够用,指导不到位,导致摇摆不定,徘徊不前。
教育理论中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发展观。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其理论根据在人的发展观。我们现在选择的是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观。这一理论在资本主义上升的时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的要求。自由发展观在突破封建枷锁对人的发展束缚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自由本身就有两重性,有正误利弊的两重性,自由发展的结果不完全是有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完全是有利于个人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内涵,就没有形成科学的界定。
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提高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人生价值等于他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而不是等于他占有的财富、拥有的权力、获得的荣誉、形成的势力、提高知名度,不等于他获得的名利。人的精神境界等于他的生存发展能与多少人和物的生存发展融合在一起这一客观实际,而不是等于他的空谈。人的全面发展观对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给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并没有与人生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不能确保提高人生价值。素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价值。所以,人的发展不一定要全面提高素质,应该是优化人的素质结构,才能实现提高人生价值和精神境界的目标。
多年提倡素质教育,为什么素质教育总是竞争不过应试教育呢?因为在理论上,还没有给出素质的科学内涵,教育工作者普遍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广义的素质是指自身具备的创造与提高人生价值、开拓人的精神境界的全部要素,包括生理、心理、思想、品德、信仰、理想、知识、技能、智能、胆识、情感、意志、性格、习惯、兴趣、追求等多方面的内容。狭义的素质是指有利于形成新的素质和发展、提高相关素质的那些基本素质,主要是指身心健康、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优良的素质是能够创造人生高价值、开拓精神高境界的素质。优化的素质结构是能够创造人生高价值、开拓精神高境界的素质结构,是素质结构形成的整体功能最强、价值最高,形成这一结构的每个单项素质,不必都是优良的素质。优化的素质结构,是和谐发展、突出重点、适应需要、扬长避短、追求价值、因人而异的结构,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也不是整齐划一的素质结构。应试教育是围绕考试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应试的知识,提高应答能力,获取考试的高分。当素质教育真正帮助学生形成了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的时候,他的应试能力必定超过应试教育培养的应试能力。为什么多年呼吁应试教育要往素质教育上转,始终转不过去呢?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对教师的依赖就少了,需要教师做的辅导就少了,教师凭劳动获得的收入就会降低了,所以,教师只愿意教知识,不愿意教学习方法,不愿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信仰危机、理想模糊、素质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与真理,所以,也就不知道应该相信科学与真理,不知道应该追求真理。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信仰什么,一些学生信基督教、信佛教或者有迷信思想,甚至一些教师都加入了某个宗教。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远大的理想,受社会的熏陶和教师的影响,片面追求名利,追求挣大钱、当大官、成大名、享大福,这就是他们的理想,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不知道素质教育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呢?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而是以賺钱为目标,培养人才变成了賺钱的手段和途径,名师、名校、名校长成了先富起来的工具。教育理论研究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教导、教导,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导路、导法,教育家应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导路、导法。名师、名校、名校长的标志不能只看学生的升学率和进名牌大学,更不能靠宣传去吹捧,应该主要看普遍提高学生的人生价值所做的贡献。
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学习”,这是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善于学习”,主要看学习的收获、质量、效率、效益、收益率、决策水平,就能成龙成凤,由弱变强,由贫变富,由落后变先进,有所作为,改变命运。为此,要深入揭示学习的内涵。
广义的学习是人通过感知、思考、变革的途径,获得信息知识、操作技能、开发智能、改善素质、提高创造人生价值与开拓精神境界的本领的活动过程。学习的本质内涵,从目的与结果来说,学习是获得并提高创造人生价值与开拓精神境界的本领的活动;从途径与过程来说,感知、思考与变革客观事物,都是学习,感知、思考与变革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感知、思考与变革的方法,就是学习的方法;从收获与内容来说,学习是获得信息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改善素质的活动。人的生活,只要是在感知、在思考、在变革客观事物,就是在学习。在学习上,只要有明确的学习意识、善用学习方法,就可以使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随时随地学本领、练技能、创新知识、开发智能、调整与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深入开发获得知识中的科技含量与人文哲理、开拓精神境界、创造人生价值。
狭义的学习是指在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通常都是狭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听讲、读书、指导操作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能、改善素质、提高本领。但是,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广义的学习,使受教育者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全面、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自觉地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积极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与人生价值。受教育者在接受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掌握广义的学习,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育应该由“听话教育”(听父母的、老师的、领导的、权力的、权威的、权势的话)向“是非教育”转(不是什么都不听,是要提高识别是非与选择行为的能力),引导受教育者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正确地识别是非、权衡价值、选择行为、追求真理、开拓理想,树立为真理而斗争的信仰理念,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成为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和谐人。
人的素质,在多大程度上自觉与理智地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创造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是在与谬误和邪恶斗争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认识的深化、提高、扩展没有止境,否定的意见会促进肯定的意见深化、提高、完善,质疑与批评会促进思想进步、发展真理。欢迎对本文提出质疑与批评。
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QQ:285134687
博客:http://www.chinavalue.net/313607/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