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葡萄酒近两年渐渐成了行业内的热点词汇,因为贺兰山东麓的特殊地理环境,给了葡萄酒培育的极佳地点,同时因为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荐及多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多家投资商跻身葡萄酒行业,让一时间本身就竞争激烈的葡萄酒市场一度井喷;
投资vs产出
大家可能熟知葡萄酒企业的固定投资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酿造技术的严谨,葡萄酒的设备基本都是国外进口,一个百吨的发酵罐动辄都是上百万,而葡萄的种植也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种植酿酒葡萄,需要三年才可以挂果,同时因为宁夏气候环境的因素土地没有办法最大化利用尤其是冬季;其次,酒庄的建设更是很大成本,葡萄酒企业形象很重要,所以酒庄的环境投入是可想而知的,这还不包括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投入的地下酒窖;由此而知一个葡萄酒酒庄的投入不亚于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资金投入;
投资是很明显的,而产出却是杯水车薪,葡萄酒是个高附加值的行业,产品要素在市场竞争中占到的比重不大,尤其是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相似的产地,相似的技术等等;一个新品的上市很难通过优质的产品质量来占领市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不吆喝,就不要期待有观众;纵观国内外优秀的葡萄酒品牌没有那一个不是在拼命的给产品浓妆艳抹;葡萄酒气质很重要,身份很重要,文化很重要,历史很重要,这些都完了才是产品很重要。什么样的消费者体验造就了什么呀的产品属性,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是消费者导向的,不是好产品就一定有好市场,而是投其所好,这也就是品牌塑造;拉菲进入中国价格翻了几倍,导致发过本土的人都无法消费的起,而在国内消费拉菲的人群又有几个懂得葡萄酒或者是关注产品本身;宁夏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大奖频出,毫无疑问都好东西,不亚于市场上任何一款国内或国际的知名品牌;但是这有如何,会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席之地吗?
贺兰山东麓酒庄林立,多数都是建设初期与产品初期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除过早些年的一切老企业),面对投资于市场前景多半是心中无数,脚下无路;
金奖产品VS零品牌
这是一个尴尬的命题,但却又是宁夏葡萄酒的实际情况,很多企业热衷于拿奖,或者说以此为营销手段,最终导致各类奖项到手,而市场却是不见起色,得奖很多时候是和消费者无关联的事情,得奖并不能打动消费者,以此成为购买诱因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消费者相信你是好产品但这有何我有什么关系,并没有和消费者形成情感共鸣;消费者愿意去体验一款产品的原因,多数是因为该产品满足了至少一项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例如、身份共鸣、形象共鸣、价值观共鸣等。
很多企业寄希望与起一个“洋范”的名字,来试图达到其身份的高附加值,其实这没错,但是多数企业都做得不够系统,给了产品一个娱乐自己的名字却没有给其贴上符合自己的诸多标签,最终使其产品土洋结合,不伦不类,就如同身着西装的职业白领,却踏脚运动鞋,而让消费者是去了体验的愿望。还有一部分企业都在做一样的事情,就是集中资源推广产地、技术之类的问题,这也有没有错,但就是太过单一,或者说硬性条件说的太多,软性的东西提的太少;而打动消费者的往往是软性的东西,比如“情感”。如何把企业里的金奖产品植入成消费者心中的金奖产品,才是企业要去思考的问题。
宁夏葡萄酒企业的品牌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建立准确的战略规划还是首当其冲的,也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见到宁夏葡萄酒品牌,并希望与宁夏葡萄酒企业相关同行相互交流。
宁夏葡萄酒—冰火两重天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