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双面人,调整心态是关键!


 在工作中受尽气,一回到家中,“迪姆”常常是直接往沙发上一靠,动都懒得动。他经常心情烦躁,对老婆爱理不理,对女儿不闻不问。父母有时过问他工作的事,他也会无缘无故地发火。结果是一家人非常不和谐。“迪姆”知道自己这样对家人是不对,时常后悔,但他又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单位始终面带微笑,对客户热情周到;但一下班回家,就变得笑容全无,烦躁不安,经常对家人发火。近日,不少职场人在网络上描述自己遇到的类似困惑。事实上,这些人患上“微笑抑郁症”,已成为“职场双面人”。职业规划专家认为,职场人应调整心态,调解“微笑抑郁”,避免成为“职场双面人”。心理专家建议,这类人应加强与家人的沟通,保持健康的心态。
 
“迪姆”在网上诉说,称自己是一名房产中介。在这个行业,公司只给很少的底薪,收入主要靠佣金提成。“客户是上帝”。为了拉到客户,“迪姆”对每位顾客笑脸相迎。有时因为买卖双方衔接不好,都向他发火,他也要赔上笑脸。有时付出了许多努力,结果买卖双方“跳单”,自己几个月的忙碌白费。还要不断地打电话,挖掘“潜在”的客户,经常碰得灰头土脸,自己还不能发火。
 
在工作中受尽气,一回到家中,“迪姆”常常是直接往沙发上一靠,动都懒得动。他经常心情烦躁,对老婆爱理不理,对女儿不闻不问。父母有时过问他工作的事,他也会无缘无故地发火。结果是一家人非常不和谐。“迪姆”知道自己这样对家人是不对,时常后悔,但他又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
 
根据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老师了解“珍”是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员。上班时她衣着整洁,办公桌一尘不染,文具文件摆放有序。卫生评比,“珍”的办公桌每次都是最佳。在办公室内,“珍”说话轻声细语,和同事相处融洽,颇受同事好评。
 
可是下班一回家,“珍”完全是另一人:衣服随处乱扔,茶几上乱七八糟。厨房里一塌糊涂,锅盆碗筷扔在那里,不到用时不清洗。“珍”在家中像女皇一样,对老公颐指气使,指挥老公干这干那,自己却躺在沙发里看电视。“在办公室里,就必须按一个职场人要求自己。”珍说,在家就不同了,家是自己的小天地,再也不用伪装自己,可以随心所欲。
 
在工作中受尽气,一回到家中,“迪姆”常常是直接往沙发上一靠,动都懒得动。他经常心情烦躁,对老婆爱理不理,对女儿不闻不问。父母有时过问他工作的事,他也会无缘无故地发火。结果是一家人非常不和谐。“迪姆”知道自己这样对家人是不对,时常后悔,但他又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
 
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老师认为认为,职场人士要学会调整,避免成为“职场双面人”。首先应乐于服务和付出。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受人尊重和充满友好气氛的环境中,而微笑就是这个使者。
 
当职场人学会真正宽容和接纳别人并乐于付出时,微笑就会发自内心,从而形成良好习惯,就不会出现“微笑忧郁”。长时间、高密度的能量消耗会使人身心疲劳。因此,职场人要及时进行心理恢复和自我调节,以及参加必要的文体活动,避免出现“微笑透支”,下班后冷脸面对家人的情况出现。
 
李绘芳老师认为,“职场双面人”现象虽然算不上心理问题,但长期发展、频繁“双面”或导致人格分裂,产生“微笑抑郁症”、恐慌症等心理疾病。“微笑抑郁”如不及时加以心理引导,会发展为重度“抑郁症”。
 
“双面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基本都是高、精、尖的白领,智商特别高,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收入来源和社会地位。人格上比较自恋,自视清高,一般人他们不放在眼里。然而,这种脱离世俗的情绪平时很难表达,否则在社会上就会遭到排斥。因此,在白天他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清高,将个性屈从于社会道德。
 
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双面人”内心深处感到压抑,同时,他们个性中自我保护的能力很强,敏感而脆弱,而他们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又有条件让他们充分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不让别人闯入。所以,白天他们勉强维持这种心理平衡,但毕竟隐匿自己的真实个性,会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他们需要去特别场所、用特别方式来宣泄。
 
“双面人”的最初阶段,他们往往会陶醉、投入于这种角色扮演。因为过夜生活时,大家彼此陌生,不管做什么,都不太会带来道德、舆论上的压力,也不会影响其在工作中树立的职业形象。但时间一久,很多人就开始觉得空虚、无聊。一旦遇到一些生活事件,如情感、家庭、事业上的打击时,突然加重心理负担,就可能使他们出现心理崩溃。
 
患者本人一面是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一面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情绪崩溃。李绘芳老师建议,“职场双面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别患得患失。同时,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善待和相信身边的人,乐观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事。
 
心理救助:
 
1.改变自己。首先,他们应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理解和宽容自己,在此基础上尝试改变生活方式,学习与普通人交往。建议尝试去实践,而不是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当社会与个人产生冲突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通过改变自己、适应社会来取得和谐。
 
2.同类交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双面人”可以和同类人多做沟通和交往,这样的交流让他们感觉相对安全,达到沟通和宣泄目的。
 
3.强大自己。一个人可以不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但他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个人意志,来构筑一个独立的个人世界,对抗或与现实世界共存。例如某些艺术家,他们用夸张的生活形态来表达自我,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得到了社会接受,而且他们的交往圈子往往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