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达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主要谈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文化产业有哪些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城市怎样发展文化产业。企业家、艺术家,谁坐第一把交椅?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化产业与文化有什么区别,或是说文化产业有哪些特点。

  我们平时见到文化产业,看到里头有“文化”两个字,总会联想到我们平时说的城市文化、文化底蕴或历史文化。其实,我现在讲的文化产业跟我们平时讲的文化有很大区别。文化产业指的是某一类特定的让人们去娱乐的东西。而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道德、法律、思维方式,还包括人们经常说的文化事业等。

  当我们讲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讲的是经济而不是文化。那么这个产业要不要文化呢?要!但是这个文化不是很深的文化,是很表层的文化,或者说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娱乐。让人快乐的东西叫文化产业,提升人们的东西叫文化。

  中国传统的文化事业,大多属于精英文化,而文化产业主要是大众文化,这是其特性所在。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产业,所以它所需第一位的是商业人才,艺术家还在其次。要通过商业人才去发挥艺术家的特点,才能做好文化产业,如果你仅仅是让纯粹的艺术家去做文化产业,未必能做得好,文化底蕴很深的人一般不适合搞文化产业。

  艺术家与企业家,考虑问题的视角也是很不一样的,前者是“顺着看”——把自己的东西往外推,而后者则是“反着看”——社会需要什么推什么。文化底蕴深的人往往主观性比较强,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导演贾樟柯经常获奖,但他的电影票房却不行。为什么?因为贾樟柯不是为观众而拍电影的,而是自己喜欢什么就拍什么。所以,他拍出来的电影很多都上不了电影院,好多是大家不喜欢的。

  大家知道北京宋庄吧?搞了几千个艺术家在那里,结果现在不行了,跑过来说要重新策划。因为里头的艺术家都在玩自己的,根本没有形成产业。艺术家如果没有经营压力,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艺术爱好,而不会考虑经济效益,所以艺术家一般都不适合做企业家,或者说他的主观性比较强,会妨碍经济效益的考虑。所以,在真正的文化产业当中,艺术家不能坐第一位。

  同样道理,文化底蕴深的地方,文化产业一般都做不好。以西安和深圳为例,西安的文化产业跟深圳的文化产业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点。西安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去西安旅游的人跟去深圳旅游的人相比差了一大截。我们再对比一下美国和法国。美国的文化底蕴肯定浅得多,而法国的文化底蕴肯定深得多,但是美国的文化产业却是法国的十倍以上。

  无中生有的魔法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更侧重于创意,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不是指历史。

  文化产业不是将已有的文化拿来产业化,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借鉴文化元素、创意故事和艺术表现形式,而“无中生有”出来的新产品和设计等。所以,文化产业叫文化创意产业可能更恰当。

  如上海世博会就属于文化产业,吸引了八千万人去观看,世博会吸引人的基本上都是创意出来的东西,是原来没有的。而故宫一年的门票收入大概在五六亿之间,但是它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它不是文化产业,应该算旅游景点,因为它没创意。

  电影《阿凡达》为什么成功?就是创意的结果。卡梅隆同时是两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导演,《泰坦尼克号》比较符合好莱坞常规的规律——以故事取胜,《阿凡达》则是以技巧取胜,其制作要难得多。大家都知道《阿凡达》用的是3D技术,但它不是仅仅把现有的3D技术搬过来。卡梅隆跟摄影师合作对摄像机进行了改造,在3D摄影中加入了很多技术上的创新元素,花了好长时间才把这部电影制作出来,里面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所以,从电影的角度看,要么从故事理念去突破,要么从内容和形式突破。在过去十五年当中,好莱坞最好的票房收入有一半是真人动画或者真人加特技,内容加形式的创新早就变成一个规律。

  同时在电影里面还有一个规律,凡是获奖的电影一般来讲票房都不怎么好,凡是票房很好的一般都不容易获奖。这是因为获奖评价的主要是学术,而不是观众心里喜欢的程度,它是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评的奖。我们过去习惯于把电影分成艺术片和商业片,艺术片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艺术片,只能叫做导演个人片,因为所谓的艺术片其实就是偏向于导演的理念,按照导演的理念而不是按照观众的视角来做的。所谓商业片,就是文化产业片,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拍电影。

  文化事业的落脚点是文化,文化产业的落脚点在产业。如果我们做了文化事业的话,那我们就要考虑文化怎样越多越好;如果做文化产业,我们就要考虑怎么用文化做成产业。产业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台湾叫做量产、规模化。在这里,我把两个东西合在一块儿,一种方式是你有规模,第二种方式是你的产品或模式可复制,最好是既有规模又能够复制出去。中国电影,现在已经算是有点规模了,但是复制不出去,相比之下韩国的电视剧比我们有竞争力。

  一个是“无中生有”,一个是产品或者模式可复制,这两个加起来就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特点。

  为什么杂技斗不过马戏

  接下来这个角度我要说的是消费者。

  过去,我们传统文化的主流消费者都是年纪大的人,现在的主流消费者,或者叫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中国电影80%的票房是有由18岁到28岁的人创造的。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如果从整体上来看,青少年大概占整体消费的90%。所以,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

  中国文化出口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只影响国外的成年人,而国外的文化产品都是影响我们的未成年人,这叫不对等。而且这种不对等非常严重!谁容易影响?这个道理不言自明。青少年作为主流消费者,有一些特点,比如说喜欢节奏感比较强、时尚性比较强、故事比较曲折的,然后有聆听、有感觉、有体验、有娱乐的参与,还能够有技术、有流行的趋势。所以现在青少年能够决定消费市场的大小,他们喜欢的话消费市场就大,不喜欢的话就没市场。

  所以,我们现在做文化产业,就是要围绕青少年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文化产品。我们只要抓住了主要消费者,就能做好文化产业,否则成功的机率就会减少。

  那么什么样的文化产品销路好呢?一般来讲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娱乐性比较强,或者体验性比较强,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吸引力或者感染力。其次是参与性。你让青少年去看一个很漂亮的山水,他可能没感觉;但你让他参加一个什么活动,如跳到水里面,他会很有感觉。所以,参与性对他们来讲很重要。此外,要注重时尚性,即你提供的东西要有新技术、新潮流、新色彩、新格调。

  我们比较一下杂技跟马戏就知道了。加拿大有个太阳马戏团,是一个演出集团,一年的收入是60亿人民币,咱们中国的杂技团年收入最多也就两三千万人民币。为什么差距这么大?马戏互动性很强,体验性很强。杂技就一个人在那表演,一只手上舞着好几个碟子。其实,我们的杂技是很有发展空间的,比如说增加主持人,增加一些魔术,增加一些互动啊,就会好看得多。比如刘谦的魔术表演,韩寒批评刘谦表演魔术就像演话剧。他的魔术表演是有点像演话剧,但是他很符合文化产业的特性。文化产业就是要营造一种气氛来吸引人,这叫有体验性。所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跟上海文广集团搞了一个叫“时空之旅”的杂技演出,投资三千万,一年就收回成本了,因为它很时尚。

  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城市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一个城市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做一个适合这个城市资源特点的选择。资源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公共文化资源、地方旅游资源、已有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传媒等。要做好城市文化产业,就要和城市资源对接。要把传统的事业资源利用起来,作为文化产业的延伸。比如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开发了很多延伸产品,又搞了很多活动、很多交流。而我们的很多博物馆开起来以后,都是静悄悄地躺在那里,这是很可惜的。

  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大多数城市没有现成的文化产业基础,所以要创新。把已有的资源开发出来后,就要靠创新,创新比开发已有的资源更重要。创新需要人力资源,文化产业的第一生产力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里的第一资源是商业人才,第二才是艺术家。

  创新的模式有哪些?

  第一个是文化产业集聚园。去年,我给成都策划了个音乐主题公园,这个音乐主题公园同时也是个音乐集聚园,中国移动数字音乐基地往里一搬,集聚园几十个亿的产值就上去了,里面又有很多音乐的体验,就相当于把主题公园和产业集聚园结合在一起的形态。

  第二个创新模式是文化娱乐中心。城市应该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化娱乐中心。大家知道北京有后海、三里屯,上海有新天地。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些娱乐集聚的地方,成为这个城市娱乐标志。

  第三个模式是数字文化产业。在文化产品中,动画片和游戏是文化和数字技术结合最突出的两种形式。

  第四个创新模式是艺术产业。艺术产业,就是传统艺术产业和现代艺术产业结合起来。这个产业的规模也很大,我们每年公开拍卖和私下交易的工艺美术品价值大概有三千亿。

  第五个是文化旅游,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带动旅游。深圳就是这样,深圳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但它的旅游收入是西安的好几倍。为什么?因为人们天天要去那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过去的旅游概念是,很简单地把固定资源当做旅游资源,现在的旅游资源叫做无中生有,你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出旅游资源。你看拉斯维加斯,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它啥资源都没有,完全是弄出来的。深圳也是,深圳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城市之一,就是搞活动。

  第六个是体育产业。美国的体育产业是最大的娱乐产业,几千亿美元的产值。我们也可以搞体育产业,如搞连锁体育培训学校、高尔夫球或者网球、健身、体育设备、体育传媒、体育服装等,都会赚钱。

  文化和文化产业是两回事

  上面讲的是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几个大概的方向,这几个方向是最重要的。下面,我简单提几个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跟文化产业是两回事,一个城市要发展文化,要继承历史文化,弘扬原有的文化艺术。一定要记住,历史越悠久,越没有产业的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就是因为它不能产业化,能产业化的何须保护?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第二个,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的产业模式,一样的话就有问题了。第三个,建议大家不要做一般的旅游规划。搞旅游的话,就要从文化产业入手,无中生有,创造资源,因为你原有的资源基本上都很熟悉了。关键是能不能把人吸引过来、把人留住,可能不靠你的旅游资源,而要靠你的文化活动,要靠你的很多商务交流,才可以做起来。做文化事业一定要雪中送炭,而做文化产业则恰恰相反,要锦上添花,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