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杂度指经济系统中产业间的相互依存性。研究表明,产业间关联度越强,产业链越长,经济复杂度越高,反之,经济复杂度较低。
本报告中的经济复杂度指经济系统中产业间的相互依存性。经济结构越多样化,产业间的相互依存性越高,经济复杂度越高,反之,经济结构越单一,产业间联系越少,经济复杂度则越低。
纵观西方国家学者提出的各种测度经济复杂度的方法,大多是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框架。这主要是因为,投入产出表最本质的特征是反映部门?穴产业?雪间相互依存关系,而这正是测度经济复杂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些国外学者分析了美国发达地区经济复杂度的演变,提出发达地区经济复杂度的演变,主要是受经济活动空间分离和经济活动功能分离两种力量影响。一方面受全球化推动以及交通通信成本日益降低的影响,全球生产体系在空间分布上正经历全面变化,国际产业分工日益深化,最为典型的是跨国公司为追求成本最低、利润最高,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其生产活动,将其生产环节以切片化的形式在不同地区布局,这种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分离使发达国家内部关联程度降低,经济活动的复杂度也随之降低。
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伴随着科技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着经济活动上的功能分离,最为典型的是大企业日益通过外包等形式,垂直分离部分非核心生产环节到一些中小企业中进行,而自身更专注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环节,如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以降低成本,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穴耐克就是较为典型的案例?雪。伴随着大企业生产活动的功能分离,市场交易活动更加频繁,发达地区经济体内部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显著提高,经济复杂度水平也随之提高。
因此,发达地区经济复杂度的提高或是降低,取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离和经济活动的功能分离两种力量的对比。如果经济活动的空间分离更为显著,则经济复杂度降低;如果经济活动的功能分离更为显著,则是经济复杂度提高。Joao Dias and J.Ferreira do Amaral则使用多种测度经济复杂度的方法,测度了部分OECD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研究发现,大的经济体要比小的经济体复杂度更高?穴如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复杂程度要远比荷兰和丹麦的经济复杂度高?雪,封闭经济体要比开放经济体更复杂,同时伴随着国际间分工的深化,OECD国家产业外迁,部门经济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外包,OECD国家内部的经济复杂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穴当年价?雪增长到2010的397983亿元?穴当年价?雪,按现价计算增长了108.82倍。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取向体制改革的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和地区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历经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兼并重组等多个过程,中国企业日益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主体,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新组织等多项变革。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实行的是一种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提出优先发展沿海地区,以沿海省份作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带动内陆省份发展的区域开发政策。同时,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在海陆空交通方面具有明显运输成本优势,相对优越的政策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相结合,促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外商投资的注入,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并最终通过“聚合效应”成为中国经济活动的主要集聚区域。
经济规模的壮大,经济结构和地区结构的深刻变革,中国产业间相互关联关系必然也随之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深入剖析我国经济复杂度演变,特别是产业间的关联及其演变,既有利于把握中国经济整体运行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确定国民经济总体战略及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更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测度经济复杂度的方法有多种,本报告测度经济复杂度的方法采用平均波及距离测度法?穴Average Propagations Lengths?雪。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从关注的某产业部门的变化,通过波及整个生产过程,最终影响到另一个产业变化的平均步数。
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其复杂度指数?穴Complexity Index?雪反映了:从供给来看,所有产业成本上升对其他产业波及影响的平均距离,从需求角度来看,所有产业需求增加对其他产业波及影响的平均距离。可见,产业间关联度越强,产业链越长,经济复杂度越高,反之,经济复杂度较低。
中国经济复杂度演变
1987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复杂度总体显著提高,复杂度指数由1987年的2.69,上升至2007年的3.63,上升了34.9%。但是,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由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等带来的结构性变革,经济复杂度略微下降。
我们测算了1987—2007年中国经济复杂的演变情况?穴见上图?雪。从测算结果来看,1987年以来中国经济复杂度总体呈现提高的趋势。1987年CI指数为2.69,2007年上升到3.63,上升了34.9%,表明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壮大,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系统内部分工日益深化,产业间的产业关联日益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对比Joao Dias and J.Ferreira do Amaral对OECD国家经济复杂度的分析结果,中国与OECD国家经济系统内部演变存在较大的差别。
OECD国家随着产业外迁,经济活动的外包,经济复杂度下降,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特别在出口导向的战略下,不断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及外包业务,经济复杂度显著上升。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在1987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复杂度的演变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表现为1987—1992年经济复杂度上升趋势明显,CI指数由1987年的2.69上升到1992年的3.07,上升了14.3%,而1992年至2002年经济复杂度上升态势较为缓慢。特别是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复杂度有所下降,CI指数由1997年的3.16下降到2002年的3.10,下降了1.95%,而2002年后经济复杂度又快速上升,CI指数由2002年的3.10上升到2007年的3.63,上升了17.03%。
1992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经济复杂度上升态势较为缓慢。特别是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复杂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显著的结构变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
众所周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要实行战略性转移,有进有退,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国有企业改革由此进入了攻坚阶段,大量国有企业被兼并重组或破产退出,国有企业数量大为减少。全国国有企业数量由1995年最高峰的11.38万家,减少到2002年的4.11万家,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了7.69万家,减少了65.17%。大量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经济系统内部的分工结构随之改变,经济活动进行了功能重组,原来由多个企业完成的链条式生产,被重新组合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企业间部分经济活动的市场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交易,由此部门间的产业关联关系改变,产业间的相互波及影响的距离减小,经济复杂度有所降低。
2002年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要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可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由以兼并重组为主,转向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主。
与此同时,2002年后全球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时期,2003—2007年全球经济5年累计增幅18%,年均增速为3.4%,是近30年来增长最为快速的时期。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加之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继续推进,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中国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03—2007年间,中国年均增速达到了11.24%。在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出口导向战略下,发达国家产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内部分工进一步深化,产业链不断拓展,经济复杂度也由此显著提高。
不同地区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的比较分析
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复杂度及演变呈现较为显著的差别,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经济复杂度明显要高于中西部的江西、湖南、陕西、新疆等省区,且上升速度更为明显。
利用经济复杂度指数?穴CI?雪,我们进一步测算了部分省区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穴见表1?雪。表1的结果说明,1987—2007年期间我们测算的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陕西、新疆等十个省区经济复杂度都有显著的提高,表明这一时期这些省区内部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产业关联程度不断加强,产业链不断拓展,这与我们前文分析全国的情况是一致的。不过,具体观察各省的经济复杂度值及其演变,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显著的差别:
一是从经济复杂度指数值来看,我国沿海的省区的经济复杂度总体要高于中西部省区的经济复杂度,但是沿海省区之间的经济复杂度也存在较大差别。1987年经济复杂度最高的是上海、江苏与浙江,经济复杂度指数分别为3.202、3.111与3.012,而河北的经济复杂度仅为2.530。2007年经济复杂度最高的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与上海,分别为4.020、3.865、3.830与3.520,而河北经济复杂度为3.175。2007年经济复杂度指数明显相对更低的省区湖南、江西、陕西与新疆,分别为3.081、3.022、2.937与2.856。
二是从经济复杂度指数值变化来看,我国东部沿海省区?穴上海除外?雪相对中西部省区经济复杂度上升更为明显。1987—2007年期间广东、河北、浙江与江苏经济复杂度分别提高了42.300%、25.509%、28.326%与23.129%,而上海经济复杂仅提高了9.946%;1987—2007年期间江西、湖南、陕西与新疆经济复杂度分别提高了16.123%、15.965%、18.374%与18.321%。
中国各地区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呈现上述特点,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抛弃了封闭计划经济条件下奉行的进口替代战略,明确提出了沿海外向型发展战略,其基本逻辑是:只有全面对外开放才有可能站在世界经济层面发展经济,学习最好的实践经验,使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在国际分工合作中形成和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但是,受当时国内储蓄不足、人力资本短缺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中国不可能采取全面推进的均衡发展战略,而只能在现有区位发展差距条件下,通过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全局,实施由点带面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十分幸运的是,中国实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与全球化进程加快高度吻合,由此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实施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加之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在海陆空交通方面具有明显运输成本优势。
相对优越的政策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相结合,促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活动加速集聚。如以制造业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加快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东部地区制造业地区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80年的0.541上升到2008年的0.672,上升了24.2%;而东北地区由1980年的0.151下降到2008年的0.068,下降幅度为54.9%;中部地区由1980年的0.167下降到2008年的0.147,下降幅度为11.9%;西部地区由1980年的0.139下降到2008年的0.114,下降幅度为17.9%。从省区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更为明显,分别由1980年的5.1%、4.6%和7.3%,上升到2008年的15.5%、9.7%和12.9%;而中西部各省区尽管从制造业产值的绝对值来看,都明显增加,但是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较为明显,湖南、陕西与新疆三省区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从1980年的4%、1 .7%和0.5%下降到2008年的2.5%、1.4%和0.4%。
中西部地区不仅制造业集聚发展缓慢,同时还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较短,工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和资源依赖性产业等特点。如2008年西部地区采掘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42.33亿元,占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的22.6%,高于全国12%的水平;资源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4020.92亿元,占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的23.6%,高于全国20%的水平;电力、煤气、水生产与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883.06亿元,占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的11.1%,高于全国8%的水平。
正是在外向型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活动加快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东部沿海省区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日益深化,产业关联不断增强,产业链不断拓展,由此,沿海省区经济复杂度显著提高;而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较短,由此,导致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复杂度指数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上升较慢?穴上海经济复杂度提升相对较为缓慢,主要是其经济活动集聚程度提高相对缓慢,特别是近年来部分经济活动外迁所致?雪。
结论及政策建议
要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增强中西部产业关联度,延伸其产业链,形成部分制造业集聚中心,实现中西部快速发展。
本报告基于平均波及距离法?穴Average Propagations Lengths?雪,利用1987年至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度了中国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研究表明,与OECD国家经济系统内部复杂度演变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中国在出口导向的外向型战略推动下,不断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经济规模快速壮大,产业分工日益深化,产业间关联程度不断增强,产业链不断拓展,经济复杂度总体显著上升。中国经济复杂度指数?穴Complexity Index?雪 由1987年的2.69,上升至2007年的3.63,上升了34.9%。1997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加快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改变了经济系统内部结构,部门经济活动由市场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交易,由此经济复杂度在这一期间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均衡发展战略显著地改变了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经济活动加快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由此,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经济复杂度明显要高于中西部的江西、湖南、陕西、新疆等省区,且上升速度更为明显。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中西部的内蒙古、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长迅速,但是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较短,主要依靠传统采掘业和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格局没有改变,后续发展能力不强。因此,增强中西部产业关联度,延伸其产业链,形成部分制造业集聚中心,对中西部地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李善同、吴三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