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383”预估颠覆旧投资思维


  三中全会的召开象征着新一届政府政策的首航,笔者预期会议将涉及广阔的改革范围、以及空前的改革力度。对财经界而言,内容极为重要。

  笔者认为,无可置疑内地已经结束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未来基建增长速度也将放缓,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将规划并整体制定国有土地的出让制度改革,未来地方政府可以动用的头寸将受遏抑,也不可以随意大规模推动基建,催谷经济数字。在“市场化”的思路下,政府职能将慢慢转变、市场将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周日笔者接受凤凰卫视中文台专访,谈论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互换背后的改革意义,访问后笔者顺道拜访国务院研究中心的友人,并进行交流。一直而来,彼此往来也颇频繁,而另外一位专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先生(前中国银行副行长)也极为支持,笔者顺带在本文表达对先生的感谢,虽然困难重重,但其对笔者过去一年筹备中“纳论”慈善出版计划的默默支持、鼓励、赠言及认同,实在令团队感动。

  论预估三中全会政策内容的权威性,笔者不可不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友人们建议的“383”方案,这也是近期较为热炒的议题。不过有趣的是,早于10月1日内地出版的《中国改革》杂志已经刊登了“383”方案的全文,为何在一个月之后才被投资界翻炒这碟“冷饭”。

  国研中心的确具备官方背景及权威性,而该“383”报告的担纲领衔人之一为刘鹤先生,据报道称亦为三中全会经济方案的主要起草者,“383”方案重新翻热,是否仅为投资市场的炒作行为?目前难以判断,不过,笔者觉得读者应该对“383”方案进行重新的审视。

  “383”改革方案,当中的三组数字代表了:“三”位一体思路、“八”个重点领域、以及“三”大突破口。

  一、三位一体思路

  这改革主要涉及完善市场体制,改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而重点在于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八个重点领域

  方案提出了推动(1)行政、(2)垄断、(3)土地、(4)金融、(5)财税、(6)国资、(7)创新和(8)涉外的八大改革方向。

  三、三大突破口

  方案定焦以(1)对外开放、(2)社保、以及(3)土改作为三大领域的关键突破点。

  真对上述“383”建议,笔者有以下的看法和观察:

  三位一体思路

  完善市场体系-将推动改革政策,以深化基础产业领域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元素之市场改革,令到市场能在更大范围内、有效率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减少审批,理顺事权,提高透明度,促进和优化财税体制,使政府能够提供更优化的公共产品,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与市场。

  创新企业体制-在政策上,必须研究如何放宽参与者进入市场、鼓励竞争,缔造营商和生产的环境,以培养创新发展的优良环境,鼓励企业调整劳动密集的低成本策略,鼓励转型升级、全面创新发展。

  八个重点领域

  1﹒行政改革主要的方向在于职能转变与简政放权,未来如何改善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以及解决政府内部管治上不规范的难题将会是挑战所在。

  2﹒如何改变垄断、如何改革基础产业?也是重点议题,笔者相信焦点将放在电信、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这四个重点行业板块。

  3﹒在土地改革的问题上,如何提升土地使用效率,以及实现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将会是关键。农地的拥有权以及转让权会是改革的基础,对未来土地分类、农地承包经营等问题将有重要的影响。

  4﹒在金融改革的问题上,在于金融资源的市场化,必须解决供应以及需求之间的错配问题,将活力注入市场。改革方向在于利率及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的开放,同时建立有效率的多元化资本市场。

  5﹒在财税改革的问题上,必须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与事权、改革财政支出的结构、改革税制、以及解决地方债等等问题等。在“383”方案里,他们也提出了将基础养老金、司法、食品药品安全、边防、海域、跨地区流域管理等划归为中央的事权、与建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的新制。

  6﹒在国资改革的问题上,以国有资产资本化为开始,参考新加坡国资管理模式,建立和改革出资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的制度。

  7﹒在创新和涉外方面,读者不妨参考笔者对“三位一体思路”的上述看法。

  的确,“383”方案所涉及的问题既深且广,在短期难以全面解决,需一步步推进。如何定立先后次序,在不同的领域内,应该先行解决和改革短期挑战。例如、在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快简政放权;在基础产业的问题上,如何在全国推动实施阶梯化的水价、电价、如何改革现有煤炭资源税和铁路货运价格;在土地的问题上,如何按照《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以市价补偿农民,被征地的农民,如何将其纳入社保体系,如何在全国加速改革农村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确权的政策,所涉及的承包经营权,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试点等等,都是应该是短期的重点。

  金融改革重中之重

  至于金融改革问题,更加是重中之重,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趋势、开放长期存款利率上限,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将会是短期改革的方向。而进一步扩阔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资本项目的开放、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优先股试点的推出、资产证券化同样是投资界所关注的改革问题。

  在财税上,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将继续改革财政支出结构,未来政策将全面倾斜在民生领域上。在反贪腐的政策下,政府机构、机关与国企等的“三公”等行政经费开支将大为压缩。而在税务改革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领域上,将拓展到服务业的各行业,并在全国实施。针对小微企业,进行减税。同步推动资源税改革。在地方债务问题上,经过全国审查五级政府债务后,中央政府或会增加为地方政府代为发行债券的规模,以防止地方债务再度自行膨胀,读者也可以参考笔者早前的撰文。

  作为总结,过往七个多月,笔者观察到新领导层在3月以后推行的各类型政策,贯彻的思路就是“市场化”,在这新的宏观环境下,投资者的思路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正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