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落实《决定》的阻力成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后,应该说,吹响了中国2020年前改革号角,点明了下一阶段中国前进的方向。毫无疑问,改革就要触动某些人、某些部门和某些群体的利益,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说白了,改革越是往深水区走,越是改革就越要得罪人,会遇到很多想到和想不到的阻力。

  落实《决定》会有哪些阻力呢?举几个例子吧。例如《决定》明确指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再例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还有“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等等。这里咱不说别的,就说“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这一条,其难度是明摆着的,也是很难撼动的。

  其实,早在2010年6月,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了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从2010年至今,三年时间,党中央方向未变,决心未变,改革思路清晰。但,行政化的趋势不仅没有遏制,而且越来越严重,行政简直是“泛化”。回顾历史也让我们看到,多年来,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已经成为人才发展的“羁绊”。 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明显存在着行政化的意识,官本位倾向严重,为什么久去不除?这固然与国家对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长期赋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有关,也与一批获得各种级别并享受着的人们有关。这一次“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再一次出现在《决定》中,足见问题的难度和严重性。

  可以说,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这三条抓住了国家在人才发展与培养中的根本性问题,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人才关系国家未来和发展,而事业单位改革的“去官化”,将是一个极大的解放生产力的过程。顺应民心,顺应事业发展规律。妥善的解决好事业单位的官本位问题,不让官帽子满天飞也就预示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进入了“破冰”之旅。

  再说些例子。《决定》指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办法。”“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不准、废除、消除、废止等等,单从这些字眼,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出台的举措干脆利索,力度空前,在健全改进作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法规上都回应了百姓关切,都亮明了态度,推动社会朝着民主、法制的方向上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想得到,那些不准、消除、废止和废除的行政主体和个人将是多么失落、痛苦和不愿意。

  所有这些美好愿景若成为现实,都有无一例外的要触动既得利益者、部门和群体的利益。从某个角度说,这些人、部门和群体必然成为贯彻落实《决定》的阻力。如何让阻力变成动力呢?

  首先,要认真认真学习《决定》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主动自觉的提高认识。提高什么认识?那就是为什么要改革及其改革的伟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不继续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谈及它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强调了“五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如何实现这五个进一步,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领导人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简言之就是思想不解放、改革难进行。只有认识上去了,跳出个人、本部门和群体利益,才能变阻力为动力。

  第二,在宣讲《决定》时,要讲明白、分析透当利益失去的时候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意味着新的、更加公平和更加覆盖更多数人的利益格局将会形成,所谓损失者完全可能成为受益者。要坚信,只要所有人都尊重法律和市场规律,所有人就都会受益。张维迎先生说过:“既得利益者有可能变成改革者。如果不承认这一点,以为所有的变革都是你死我活,人类是没有希望的。”对此,我完全赞同。

  第三,在贯彻落实《决定》过程中,要加大政治政策纪律教育、要求和行政处罚力度。要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和执行纪律的严肃性。一方面,对形成决议的事项个人必须执行;另一方面,如果因个人、部门和某些群体利益对改革形成阻力甚至对改革久拖不改的一定要处罚,对于顽固不化且对改革进程产生破坏力的要严肃党纪,严惩不贷。

  化改革的各种阻力为动力,需要内发力,也需要外发力。只有更多的改革正能量和最少的改革负能量,改革才能真正有强大的引擎,并产生不可预估的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决定》才能真正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