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睿成 史贤龙
中国销售渠道的变革从大的方向上,有三次创新革命,可以说是三个世代:
第一次,现代零售渠道(以KA、连锁店、shoppingmall等形态)对传统的批发流通渠道的革命;
第二次,PC平台电商对商业地产零售的革命;
第三次,移动电商对PC电商的革命。
在各个阶段都有一个共性现象:守势方的企业家(既有山头的占据者),受自己所在行业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往往不能对市场大势做出完整判断。
以零售变革为例,实体零售商最早对网购不屑一顾,甚至抗拒网购;淘宝京东当当凡客等对百货、电器、图书、鞋服等行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实体零售商及制造商开始接受,进行了一轮“触电”潮,但是转型的并不算成功。现在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潜力,开始谈O2O,对“移动+”的理解又出现不少偏颇认知。
其实不用太高深的理论,用常识都可以看明白,三个阶段不是简单“代替”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马云与王健林的豪赌,没有多少意思。从产业角度看,只要有用户价值的任何一种形态,都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刻舟求剑的落伍者。
零售或整个流通市场的趋势,不是谁替代谁,而是都要变。实体零售商是过老而僵、神经麻痹,才会出现被动挨打的情况,实际不是只能如此,实体零售的创新空间一样巨大。今天淘宝天猫当然是感受到微信的威胁,也在积极求变。马云毕竟不是土豪,不会神经麻痹地等待陷入被动。
但是,往哪里变?甚至可以这样问:正在发生革命还能用“电商(EC)”去概括吗?
未来是什么?一切“替代论”都是错误的,会误导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
未来的零售也就是消费形态,必然是三个世界,把这三个世界的消费环境、消费驱动力、技术支持等认识清楚了,才会知道自己怎么变!
同理,知识也需要快速“迭代”:昔日大卖场崛起的时候,《与家乐福谈判的22招》都能卖成畅销培训,现在还有谁会去看?同样,现在所谓的电商(如淘宝系服务链)还在津津乐道网店装修技巧、流量优化、数据分析等,但要是C端消费被移动电商、O2O分流出去,淘宝开店技巧还有多少用?
2013年11月22日是个重要的日子,淘宝天猫全面切断微信进入的路径。
微信支付的管道已经完成,支付过程更流畅,比如发验证码到本手机都不用输入,验证码会直接进入本机验证框,按确认键即完成支付,这种支付流程是很顺畅的。微信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商品”搬”上来而不损害用户体验?
淘宝天猫将眼看着卖家买家往微信搬迁而束手无策。来往重走语音通话、建立关系圈的路线并不被看好——来往的路已经走偏,不调整胜算不大。淘宝新上线的本地化生活服务O2O“点点”应用,切入点不错,确实是一个市场空隙,淘宝改版后的设置相当流畅,内容也比较丰富,可以说出手不凡,有巨大潜力。
总之,中国零售正在进入迭代周期以“周”计算的阶段,消费与零售的三个世界正在形成。一场大革命,一场颠覆与反颠覆,一场每天都在诞生创新的新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