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农业

郑州以北的原阳生产“中国第一米”,上宅集团注册了专门的“黄河稻夫”专门销售他们自己古法种植的大米:不用化肥和农药,有了害虫就采用类似赤眼蜂之类的天敌或灭虫灯来消灭,割完稻子不急于去脱粒,而是存放起来待到食用时用石磨来脱粒(脱粒后的稻米再存放容易长虫子),大米也不用专门漂白和抛光(大米是食料,好吃比好看来得重要)。

代价当然是有的,亩产本来是以千斤计的,现在产量低至了亩产仅300400市斤,售价令人咋舌也是理所当然了——普通包装的米也在100/斤左右,豪华包装的还会贵上几倍。这么贵的米,想必不是普通百姓日常能够食用得起的,用户绝对是小众市场,销量天花板是显然的。如此,简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即可得知:如此价格,生产商是很难赚到钱。我和侯总开玩笑讲:如果农业要是能够赚大钱,还有谁愿意进城呢?

我国食品安全压力较大,不少公司愿意投入财力和精力给百姓生产放心菜、放心米非常好,问题在于您在家里只用非转基因食用油、只吃环保的奶、只用环保的米,也不能全面解决问题,现如今有谁能够总在家里吃饭呢?这可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模式

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严重产能过剩之下,不少人把眼光投向了农村,大理的林总就决定在农村拿上几千亩地,其中有大量农田也有少量配套用房,做开发和农业的互动。

“刚需房指在人很多的地方建房子,鼓动人们买了住进来;而郊区的休闲、文旅类开发是在人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人的地方建房子,把人招呼过来再鼓动他们买房而后住进去”,这段话鲜明地描述了在缺少市政、交通等配套、上班较远的区域开发难度之大,光是招呼人过来一事难度就够大的。

刚需是给人一个居所,把人从外面请进去;而休闲呢是想尽办法把人从室内“请”出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在经济增速稳定之后,人们的休闲时间不断增加,不可能总是泡在电视机前、抱个IPAD、拿个手机“捏来捏去”的。

时机

 

估计没有人反对说休闲和文化是未来地产开发的潮流,问题是切入的时机。

文化和休闲现阶段是“有闲”和“有钱”阶级的高层次需求,接近于阳春白雪。消费者规模不足时,休闲和文化业很难快速发展。

不过,十年前如果假如有人讲城市综合体将会泛滥,大家一定嗤之以鼻,但今天确实如此。对于文化和休闲等产业地产也一样,尽管商业模式没有完全清晰,说不准五年后就会出现新领军企业屹立于房地产的潮头。

期待行业创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