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如何与“时”俱进


从2010年至今,我一直在关注企业家的生存状态、研究企业家精神。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家交流,我设计了几个专题,其中一个是《企业家的政治经济学》。在这个专题中,我一直强调,企业家必须懂政治、懂经济。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家既不懂政治、又不懂经济,因此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
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时”。
第一层含义:时代
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的时代、伟大复兴的时代。改革开放给了中国企业家们一个最好时代的开始,让这群后来成为了中国最有价值的人站立了起来,成了社会的精英和中流砥柱。
在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是唐朝。唐朝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引到了中国,当时在唐朝,外国人在各地的居住人数达到30万,当时外国人在中国做官的人数有3万。但是,唐朝的开放文化尽管已成气候,却没有延续。1978年以后,中国重新改革开放。
这个时代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万达集团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说:“我和万达非常幸运,首先是遇上好时代。”我相信,这是王健林的肺腑之言。
第二层含义:时势
中国的时势是什么?对中国而言,未来十年从世界第二变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经济体、科技实力国、综合国力国、文化强国,这不仅仅涉及经贸领域,还涉及到科技、教育、文化等综合要素和综合实力。在这种大趋势中,中国必须找到自己的升级点,提升自身的质量、效益、效率。世界的大趋势,则是南方崛起,南北大趋同,全球趋同,中国发挥带头羊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世界大势,同时中国也造就世界大势。
三中全会过后,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时势,就是中国要加快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体制改革,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
第三层含义:时机
过去30多年,中国是抓住了“天时”和“地利”,如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让世界投资中国”,“让中国全球化”,中国企业要学会“与狼共舞”。今后中国不仅要继续吸引外资,还要“走出去”,“让中国投资世界”,“让世界中国化”,而投资的主体是那些千千万万的企业,从中国公司成为跨国公司,甚至全球公司。
三中全会过后,中国的民营企业也迎来了良好的时机,比如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基础性”向“决定性”的重大转变、政府的职能转变等。
面对上面所说的“时代”、“时势”、“时机”,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是否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需要企业家能够真正懂得《企业家的政治经济学》。具体来说,在政治方面,企业家要了解政治体制,学习处理政商关系的智慧,要能够顺势而为但不要官商勾结;在经济方面,企业家要随时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比如城镇化、金融政策、房地产政策),了解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博弈(既竞争又合作)。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