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故事(荆汉小镇系列之六)
文/艾 子
荆山汉水间,蛰伏诸多小镇,或风光秀美,或历史深厚,或物产丰饶,走近它们,倍感亲切。
小镇如人,故事悠长。
南河镇因有南河在其境内流过而得名.南河是汉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南边发源于神农架阳日湾的粉清河,北边发源于武当山的马栏河。这两条来自神山奇地的溪水在汇流到保康县的珠藏洞时汇合,然后由东庄峪入谷城县境,在格垒嘴融入汉水。
在地球景观中,再也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激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每一条河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土地,它们是多么的荒凉和沉寂!纵然有一双《美丽的大脚》,也照样走不出润泽的人生路。所以,千万年来,为生存,人们逐水草而居,每一条河流都是上天对人类的馈赠,每一条河流都见证着人类发展的历程,所以民间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说,浪漫的诗人们更是充满感情地为它们写下无数吟诵的诗。
南河风光之美在本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21世纪,在旅游成为国民一大产业支柱,在“爱她,就带她去XX旅游”风行人类的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它成了谷城用以招待各地风光饕餮者、驴子暴龙们的大餐。
在距谷城县城23公里处的胡家渡修建大坝后,南河,便形成了一条高山夹溪流的风光带。两岸奇峰秀山竞美,洞瀑与松石相映成趣,流水清澈如镜,蜿蜒曲折,其景色类似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所以赢得了“南河小三峡”的美名。沿途景区内,娘娘洞、黄龙洞、八仙洞等溶洞群,以奇、险、雄、秀堪称洞景一绝。除去这些自然的风光,它还有着厚重的人文积淀:东沟“十里画廊”保留有蔡伦时代的造纸作坊和明清古屋,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家博物馆,展品达千余件;有宋朝状元刘文龙读书时的"文龙书院"遗迹;香炉石的神奇传说;五龙山的道教文化;居全国第四的南河温泉,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间。南河水电站、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的梯级开发,使小三峡景区形成了"高峡平湖"的景观,山水风光可与漓江媲美。近年来,南河小三峡修建了码头和其他配套设施,开辟了水上漂流项目,并在附近开辟了温泉浴场,已成为鄂西北重要的游览、休闲胜地.
为了拍片和记录,我们清晨从市内出发,准备再到已经去过N次的南河。离开县城,沿一乡道向前,在一个叫老鸦山的地方,停住了脚步。南河里,一只小船正从对岸慢慢地摇过来,上面载着三个乡民和三部自行车。这是上午8:30,“谷列度7号”开始了全天的营运,这也是今天的开张生意,一人一元,共3元钱。
船主徐志发,南河镇官沟村村民,今年55岁,可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我和他唠起南河,他侃侃而谈,表达能力和文化底子都让人吃惊。原来,他是个老高中生,曾经当过多年的民办老师。但因为怕'吵",最终选择了船老大这个行当。回转去20年,做出这种决定在当地、在家里的新闻效果绝对是爆炸性的,而且后果还要持续上几十年,因为这并不是一时的炒作或噱头,他是要对自己的选择的结果负一辈子责任的!在这个农民的心中,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方式竟要比声名、金钱、责任重要的多,这真是酷到了极点。
让徐志发甘愿“不求上进”的南河在这儿很宽,放眼望去,有点烟波浩渺的感觉。远山青山如黛,山下是一栋栋沿河而建的房屋,一律的白墙红瓦,水彩画一样美丽。水很清,象一面镜子,衬着远山和房屋的倒影,有了一些大理国段誉哥哥的封地——苍山洱海的气韵。老徐的小船和浆偶尔会轻轻打破这个平静。但轻轻漾开的水的波纹却又给寂静的天地间平添一些生气。我陶醉在这种美景中,看着他摇着船慢慢到达河对岸,突然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潘世东转载于襄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