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房地产调控开一剂治本之良方


         20131023日,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京七条"。一时间,网络、媒体对京七条究竟会对北京房价增涨过快的势头有多大的扼制作用,争执的沸沸洋洋。虽然京七条是属于地方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毕竟这是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以来,出台发布的第一次有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不由得受到空前的关注与讨论。与此同时,也不由的令人睱想到,这可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一次试水。毕竟,上一届政府多年以来所出台的种种调控,均在一片房价爆涨之中被一次次湮没,从而引发了广大民众对政府房价调控能力的极度不信任和怀疑,甚或是强烈的排斥。究竟此次试水效用多大,可以这样说,即使有效,也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明显的调控效果。那么,就请我们共同的拭目以待吧,总希望向着我们美好的愿望去实现。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房价过高,特别是一些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畸高、增涨过快,政府应该更加深入地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不能仅简简单单依靠加大土地、房屋供给,或是依托限价房(我认为京七条中所谓的自住型商品房就是此类)、经济适用房,甚至是廉租房来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否则,就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开出一剂剂治标不治本的方子。

虽然造成房价过高、增涨过快的因素有很多,政府所积极引导的高端市场由商品房主导,中端市场由自住型商品房跟上,低端市场有保障房分配,改变中高端完全由市场随意定价的格局,总体方向也是好的,但我认为,最核心和根本的问题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目前国内投资渠道狭碍所造成的。

其一,众所周知,京、沪、广的房价一直在国内独领风骚,但这三地的城市总体发展水平,也是全国各城市中遥遥领先。无论是教育、医疗、社会公共福利、城市生活配套,与其他城市相比,说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恐也不足为过。甚至包括就业、及职业发展的机会,也较之国内其他城市有较大差别。城市间发展的不均衡,过度的优势资源的集中,必定造成人口的聚集,而住房作为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必定成为热捧的商品。而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住房供给是有限的,供需的不平衡,势必造成这些城市的房价一再居高不下。再加之传统的市场经济来看,一旦某类商品的需求过盛而短期内又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必定会有人在市场逐利的心理之下,囤积居奇,进一步加剧供需间的失衡,所谓房地产商的“捂盘惜售”的行为,不正是这一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吗?加之源源不断地需求增长,房屋,从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转而成为热门的投资商品,也在合情合理之中了。

其二,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报道: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到今年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相应的,我国也是目前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看到这样的数据,心中几番欣喜几番忧,一方面,对于“人均”储蓄超3万的可喜可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钱无所投,只能呆在银行里静静地沉默。这么多热钱躺在银行里,从某些方面来讲,不得不说是一种经济浪费,其实也反映出,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收入的增加,但除正常消费以外的投资渠道,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受中国传统置地置房的思想影响,房地产的除居住以外的投资功能和价值,便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了(新中国的土地是不允许私下买卖的,且投资过高,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涉足的)。其实我们细细想想,当下里,又有什么商品或渠道的投资,能比倒卖房地产更加稳健、利润更加丰厚、回报更加快捷的吗?也许,投资渠道狭碍可能仅仅是个人的误谈,但即使如此,却说明了我们的政府没有很好去引导民众的投资方向,以创造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健康、更加稳定的投资市场。如何建立健全一个规范的投资市场,看似与本文的房地产调控问题毫无关联,但内在地对房价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其三,现有的房地产销售模式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是推动高房价的幕后推手。尽管目前政府对房地产销售的管控日益强化,但房地产预售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所以,再严格的管控,如果不解决“预售”这一核心问题,都只是杯水车薪。目前的房地产开发,真正依靠房地产商自有资金的比例能有多少,想来都心中有数,银行,成为了房地产开发、销售等各个资金运作环节的核心中转站。通过预售,拿着银行的资金所换来的未来商品,却一本正经地卖着未来的价格,所以,开发商的高风险,自然需要高利润去支撑和平衡,否则,谁也不会做着风险与收益不平衡的买卖。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我们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近两年的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尽将达到每天一个亿的惊人地步。而地方财政收入的约40%,却来源于土地财政。尽管武汉市政府的各级领导不断地向中外媒本澄清和证明,他们有偿债的能力,但也不得不为这个城市发展的前途捏一把冷汗。试想,这样一个政府,顶着如此大的债务经济压力,会不想每一块出让的土地都获取最大的价值收益吗?万达的董事长王健林先生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做出过最形象的比喻:“面粉在变贵,要面包便宜是不现实的。”抑制房价地过快增长,就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市场的趋缓,从而影响着土地出让价格的走势。这样的利益关系一梳理清楚了,指望着地方政府严格地、自发地去落实中央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房地产,已成为时下中国经济最为时尚、长久的谈论焦点,不断地制造、引爆一条条令人神经紧绷的新闻,是当之无愧的“话题女王”。房地产市场的一举一动,不仅关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也牵动着千千万万民众脆弱的心灵。未来几年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究竟几何,也考验着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智慧、勇气和执政能力。我们不希望看到一次次调控政策的出台,反成了房价一次次增涨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