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伯平:笔墨风骚叩古今


 

专题链接:http://www.chinadadi88.com/bencandy.php?fid=78&aid=2350

 艺术家简历:


      田伯平,1958年出生于河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现代管理大学 管理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委党校成教院艺术总监。曾任报社记者4年,采写的特写《家族的 荣誉》获华北地区广播电视优秀稿件二等奖消息《邓立群会见安源奇人剧组》获优秀稿件三等奖、消息 《梅花傲雪花奇香——访京昆大奖赛第一名刁丽》获局级好新闻奖;后负责美术工作,并做了8年美术编辑,设计的题图《同心桥——艾部长下乡记》获华北地区第三届广播电视优秀稿件奖;摄影作品《四世同 堂看电视》获华北地区好新闻三奖。
  幼随曾任河北艺专艺术教授的外祖父田普亭先生学习书法,先临欧阳询法帖,后学王羲之等诸名家。1982年获北京职工书法展一等奖,后为中央电台、北京电视台书写了大量的字幕,并在首都博物馆、二十一世纪中日青年友好中心举办个人书法展。1989年先后三赴日本,在中日友好会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1992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展。1994年至今,赴德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 艺术交流和文化考察活动。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首都博物馆、重庆红岩纪念馆、新加坡大世界广场、日本中日美术馆的收藏。《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华锦绣》、《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以“墨海弄潮”、“飘逸俊 秀显神韵”、“中国味”、“蕴涵儒雅,独醉书艺”等为题进行报道。在民族舞蹈、器乐等方面具有较高 造诣,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中由其改编吹奏的葫芦笙独奏“谁说女子不如男”播出后受到好评。2000年参加北京市文联面向全市竞聘北京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时,以成绩第一走上书协的领导岗位,在第四届理事会 上以全票当选为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出版有《田伯平行书字帖》、《田伯平楹联书法艺术》、《田伯平赴日书展作品集》、《田伯平诗词书法集》等。

文/李舰波

田伯平11.jpg


田伯平13.jpg


田伯平15.jpg


田伯平16.jpg

挥笔结字 千古美意

 思来品去 生命至理

同舟共济 天经地义

 随遇而安 风和日丽

纯任自然 春秋四季

谐律和众 顺天应时

禅道空灵 超我观奇

智行天下 达观雅致

 

看破红尘是生命的超越

   海阔天空是心灵的宁静   

 

 高山大川皆入字形,人伦心态均润书意。

真草隶篆流派纷呈,形意笔墨风格迥异。

成为华夏民族国粹,举为世界艺林瑰宝。 

 田捧日月生机盈

伯赏雅致神韵精

平心禅定度春秋

书道大美天地惊

  田捧日月生机盈

    人生坎坷磨砺,广博知识积淀。乡野生涯练就了田伯平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为人处世,豁达开朗而又脚踏实地,真挚朴厚而体察万有。所以田伯平的人品与书品才会俱臻佳境。正是这种学识修养和性情气质,铸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也真实地反映了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众生万物德载承,香馥天下硕果丰。田伯平不仅是位知名的书法家,还领导有方运筹帷幄,博学多才古今通达,并精诗词歌赋,懂音律。以和谐感悟艺术和生活,可谓取精用弘。在田伯平的生命领域、思想领域、和文化领域,他深深感悟到了和谐文化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文化是人类对整体生命的解读符号,这些解读符号以各种形式记载和保留了下来,催化和培育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心理结构、认知模式,又进一步地规划了社会形态、结构和发展模式。由于社会结构运动是以文化形态为音符谱写出来的乐章,而文化品位必然决定社会品位。

    田伯平认为和谐文化必须充分论证存在本体的本质;和谐文化必须凝聚了整体生命的共同期盼;和谐文化必须能够刷新多元文化的发展理念以达成人类共识;和谐文化必须能够规范人类社会的成长机制。

    一个领悟了整体生命意识的人其内在、外在都是和谐自然的,内在平和不再争斗,外在平和展现和谐。这样的人必然是和谐度很高的人,由和谐度高的人组成的社会也自然是和谐的社会。田伯平的认知和理解很有深意,和谐文化必然影响着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进程。

    伯赏雅致神韵精

    田伯平举手投足,时时处处彰显着和谐人生风采。和谐是艺术境界的深邃;生命境界的博爱;精神境界的禅悟。田伯平和谐的书风来自于高尚的道德情操,靓丽的人格品思。和谐是对精神的回归,精神自由的渴望,是精神腾飞和精神的升华。和谐是心灵能够真切感受到的;是从生命底蕴弥散开来的。如朝霞曼妙;如花蕊绽放;如碧湖荷翠;如嫦娥飞天。

    田伯平在治学态度上博综古今,对书法艺术思精心会,入境深奥。这一切,皆来自于他思想境界的:明识、开智、悟道、修德、达一、全意识。平日里田伯平严以律己,锻其筋骨,修其心性,积学储宝,心从手妙,获自超脱。书法艺术对田伯平来说如阅景揽山眼界之外更开胸界。

田伯平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创作心态,在渐修中顿悟、厚积中博发。人品修炼和文化素养并进强化。

细细品读田伯平的书法很有深意,始终停留在唐人以前,以魏晋为中心的上下数百年的中国书法“轴心期”,并且不知道他究竟是认清书法史脉络后作的选择,还是一种天才式的一超直入,田伯平心中始终存在并茂密生长着的“兰亭情结”,促成了他这种自觉意义的精神回归,他在这个神秘博深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理地带,寻到了能够滋养自己的泥土,水和阳光,于是就根植于彼,在寻觅、求索、否定、蜕变中抽芽拔节、快乐生长。

    田伯平除孜孜向古代先贤学习经典书法之外,还不断地游历;让自己的身体在一种不断的游历、跋涉和漂泊状态中,在漂泊中体验艺术的真髓,在游历中体验生活的真与美,在奔波中感悟生活与生命的韧性,真正做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以期达到艺术与生命的自我完善。

    田伯平的作品清新而极尽自然,细腻而不失豪放,浑厚却不失灵秀,简洁但不失空泛。皆源于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老庄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深深的感悟。他的笔墨始终追求自然而然、轻松随意而又意味隽永的审美品格、点、线、面、墨色中流荡着无限生机与气韵。

     平心禅定度春秋

    田伯平其行草书风豪放洒脱、酣场淋漓,质文生辉。如壮士舞剑,又如天骥行空。水墨里流动着激情,线条里流动着率真。恣肆、潇洒、韵致、质朴、雅逸。因他遵循古人墨迹的心境和物态,故濡墨挥洒不激不厉、结构妍美生动;跌宕多姿。用墨燥润自如,往往无意与佳,而佳构频出。既寓沉着与痛快之中,得清逸与自然之外。

    田伯平的书法沉雄、稳健、笃定、坚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品格,是心理气度的表达,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阐述。田伯平在实际的书法创作中,提笔直下,纯任自然。大,可收的住;小,可放得开;重,可以轻相救;轻,可以重相补;斜,则以正相助;正,则以斜取势,随心写来,一任度化,神来气韵,全篇浑然天成。

    田伯平的书法雅正大方,坦荡气节,雄而不威,强而不势,大而不野,宽而有节,放而有度。韵律上,变化更多,随意写来,却深浅有度,忽大忽小,令人不可扑捉,浓淡之间,游刃有余,忽紧忽松,自然成章。章法上,平淡中出奇巧,黑里见白,白里见黑,实处有虚,虚处有实,气息自然,常态中愈显奇绝。紧中常有变化,松中更显筋骨,绝处逢生更是他的特点。田伯平书法境界之开阔,意态变化之丰富,运笔之绝伦,造型之奇特,显出了大化的境界。

这正是田伯平行走在书法道路上,理悟文化,理悟社会,理悟艺术,理悟人生的思想结晶。

    田伯平的思想深处一直遵循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哲学信念,故他用“零”表示“无”表示“源”;用“一”表示“有”表示“本”;用“二”表示“阴阳”表示“性”;用“三”表示“和”表示万物的生成;也就是说,事物的复杂性、世界的复杂性、宇宙万物的一体性以及和谐性均是由“三”构成的。田伯平书法艺术渗透其中,随意生发。

     扬起的笔尖为太阳畅想;温暖的文字如繁星照亮;九曲回荡的黄河长江倾诉你的衷肠;优美着华夏子孙代代人的故乡。

     田伯平悟道至深,深而有感,感而能发,发而能文,文而书之,博古通今,包容万象。

田伯平的书法质朴时尚,新颖别致耳目一新。

田伯平的书法讲求精、气、神、韵、味相得益彰,互为巧用。
    他的书法作品讲求、精、气、神、韵、味相得益彰。 
    精:大开大合、博采万象
    气:天脉律动,磅礴浑厚 
    神:往圣千秋,贯古通今 
    韵:循道师然,德本万物 
    味:沉醉品思,甘醇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