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官不聊生”的现代社会


 

 

近来经常听到有人谈起“官不聊生”的社会现象,说的实际就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政府公职人员的从政及生活状况。比如在美国,以及台湾、香港这些地方,官员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严格监督和制约,收入状况或许会比社会底层人群好些,但法定薪酬之外的利益根本就别想,倘若伸了手轻则被弹劾罢免,重则就会锒铛入狱,如台湾陈水扁。这些情况的描述在各种主流媒体渠道也经常可以见到,只是没有人能直白地给出形象的概括,更不能进行理性公正的本质分析,这应该说是个遗憾。有关“官不聊生”的说法是民间的形象概括,实际是从民不聊生一词演绎过来的。因为按我们的传统理念,那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是人压迫人、民不聊生的地方,我们肩上负有解放那里人民的国际主义责任和义务。回想起来,显然那不过是井底之蛙的梦呓,真实的情况完全不是这么回儿事。人家的公职人员还真是履行着民众勤务的职责呢,反倒是我们这个整天嚷着“为人民服务“的国度中,官员因其特权和各种利益的独享,成为了全民景仰的理想职业,每年那盛况空前的“国考”壮丽奇观,就是这种畸形现象的鲜明写照了。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说法已经喊了许久了,可始终没见实质性的动作,原因其实也是明摆着的,现在的官员日子过的多安逸啊。只要以GDP挂帅的政绩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什么环境污染、结构畸形、短期行为等弊端,统统可以忽略不计,各种利益却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在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中,官本位之所以成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全民价值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官的日子太过滋润了。而任何一项改革行为都是要在政府官员的主导下进行的,官员们要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动刀子,又如何能心甘情愿呢?这大概就是很多改革无法推进的根本症结所在吧。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改革未来真的要寄望于一批置切身利益于不顾的志士达人的忘我之举了。然而,简单的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关口,不是什么时候动手都行的问题啊。这是个想起来很难看到希望的难题,但愿中国现在某种程度依然存在的民不聊生,化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官不聊生,这一定不会永远是痴人说梦。那才是中国真正充满希望的时刻,但愿这一天能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