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从底部逐渐爬升,2012年四季度可能会保持温和增长的态势;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暴跌,表明大多数企业都认为未来半年的消费品价格不会再上涨
2012年12月,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下称案例中心)与经济研究中心在来自企业的学员中进行了第13轮问卷调查,并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更新了“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下称长江商学院BCI)及其相关分指数。调查显示,12月的数据比11月有起有落,但整体上略有好转。具体指标数据如下:
12月长江商学院BCI为55.6,高于上月的52.8,这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不再悲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从底部逐渐爬升,2012年四季度可能会保持温和增长的态势。
企业用工成本前瞻指数和企业总成本前瞻指数分别为78.6和74.1。与11月相比,前者有小幅下降,后者降幅要大得多,这表明虽然大多数企业认为未来半年的用工成本和总成本会上升,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其用工成本和总成本在未来六个月不再会上升了。
结合企业招工前瞻指数来看,该指数由上月的66.7微跌至本月的66.5。这说明目前宏观经济的疲软正对就业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总体上影响比较有限,因此相当多的企业仍预期未来会增加人手。从以上四个指数来看,目前劳动力市场总体上还是供不应求,企业用工成本和总成本还在上升,但上升幅度与前几个月相比已有明显下降。
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在12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由上月的62.9升至本月的66.7。目前投资占GDP的比例接近50%,因此投资信心前瞻指数接近70的态势对未来半年的GDP增长是一个明显的利好。当前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的上升状况与长江商学院BCI的走势相同,这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经济的复苏。
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重大变化,由上月的66.7暴跌至本月的37.8,这意味着大多数企业都认为未来半年的消费品价格不会再上涨。此前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反弹。对于如此大幅度逆转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来自调查样本的变化,一种可能是本次接受调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大多来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因此它们不愿冒失去市场的风险份额的风险去涨价。
从11月到12月,中间品价格前瞻指数由38.9升至42.2。本月该指数小幅反弹,但离50的分水岭仍有不小的距离,这可能说明工业领域严重的产能过剩仍未得到彻底的缓解,而这种局面对中间品价格产生了相当大的下行压力。
2012年10月,我们在构成长江商学院BCI的分指数中加入了企业库存前瞻指数,希望以此来反映企业对未来库存变化的预期。另外,由于长江商学院学员企业中来自进出口行业的企业不多,因此我们本月去掉了企业进口前瞻指数和企业出口前瞻指数。这样一来,构成长江商学院BCI的分指数就从6个变成了4个,其12月的具体数据如表格 2:
2012年11月到12月,企业销售前瞻指数从71.0降至66.1,企业利润前瞻指数从60.3降至56.1,两者皆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企业销售前瞻指数目前仍在65以上,这意味着大多数企业都预期未来六个月销售额不会下滑。企业利润前瞻指数在12月仍保持在55以上,这意味着大多数企业都预期未来半年的利润不会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成本端的压力现在比前几个月已有明显下降,但仍在高位徘徊。而无论是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还是中间品价格前瞻指数,目前都保持在50以下。在目前的困难局面下,企业还能对未来的盈利状况如此乐观,这说明企业的生产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这对冲了部分成本端的压力。
另外,面对成本端和销售端的双重压力,除了提高效率外,企业可能也在通过出让一部分资本收益来应对。只不过相对于前几个月来说,出让资本收益的压力不像几个月之前那么大了。
不过,出让资本收益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从中长期来看,企业最终还是会通过产品提价来转移成本端的压力,而这意味着通胀的上升。
企业融资环境指数是目前调查中少有的一个非前瞻指数,其12月的数据为40.2,与11月的33.9相比有明显上升,但也仅仅是回到了10月的水平。另外,低于50的数值表明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的融资环境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改善。
本月的数据表明经济可能出现了软着陆和温和的复苏迹象,融资环境也有所缓解,但该指数长期保持在50以下,而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来自民营企业,因此一种可能是现在的经济复苏是政府及国有企业主导的,资金也是流向这些领域,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来说,这或许意味着一种资金的“挤出效应”。
12月的企业库存前瞻指数为67.2,与11月的48.1相比有大幅上升,该指数上升了19.1,这可能表明企业去库存的过程可能已接近尾声。
需要说明,数据样本为长江商学院在校学员所属企业,问卷答案表明相当多的企业属于业内状况较好的企业。
经济持续回暖 物价变数陡增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