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是当好政协委员的本质要求


履职尽责是当好政协委员的本质要求
刘纯银
一件优秀的政协提案,老百姓会有怎样的切身体会?日前在厦门市政协2012年度优秀提案颁奖典礼上,市民道出了各自的答案。(12月26日《海峡导报》)
众所周知: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历史使命,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正如全国政协前主席李瑞环所说:“政协委员是地位,是荣誉,更是责任。”政协委员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影响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的进展状况,影响政协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可以说,政协工作的潜力在委员,活力也在委员,希望也在委员。
古云:“在其位,谋其政。”对政协委员来说,“在其位”就必须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那么,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如何履行这一神圣职能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履职尽责,这也是当好政协委员的本质要求。
首先要加强学习,做更新观念的表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领会全国和省、市“两会”精神,深刻理解当地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工作部署、具体措施,切实克服自己身在基层与己无关和人微言轻、使不上劲的想法,做到时时处处事事与党委政府同向同心同力。另一方面,要把政协委员的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积极主动地向自己所联系的群众大力宣传所在地党委、政府有关于本地今后五年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和各项工作部署的可行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为实现宏伟目标献计出力。
其次要恪尽职守,为民代言、为民谏言、为民立言。众所周知,参政议政是每一位政协委员重要职责之一。这既需要政协委员围绕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发展、文化旅游融合、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努力向党委政府提出高质量的决策参考意见。也需要政协委员多深入到自己所联系的各界群众中察民情、听真话,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社情民意。既要反映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兼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使党委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能够更加合民心、顺民意。尤其是那些着眼于民生工程的实施和惠民政策的落实,更要多提切实可行的建议,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多协助有关部门努力解决好创业、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社保等问题,让社会各界都能享受到改革的实惠,使各阶层群体都能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正如有人说:所谓提案提得好,就是这些提案抓准了问题,反映了热点,建议提到了点子上,对策富有操作性。
第三,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如何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如何为地方加快发展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呢?这就需要政协委员积极主动地配合党和政府多做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工作,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劲、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特别要重视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和交流,努力使团结的面越来越宽,团结的人越来越多,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为地方改革发展创造安定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
这些年来,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家常琐事,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目光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执着与坚持,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