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评亚洲国家钉住美元政策的人中间,有一部分人也赞成是美国的低储蓄率而不是失调的汇率变化,是导致美国贸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然而, 如果我们假定像中国这样的生产率增长较高的国家与生产率增长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情况又会如何呢?从总体上看,日本和欧洲对中国贸易出现了顺差,而美国对中国贸易却出现了逆差,但日本、欧洲和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要远低于中国。那么,为了抵消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家在生产率增长方面的差距,是否有必要让人民币汇率浮动或不断升值来平衡国际竞争力呢?的确,为了缓和其他贸易伙伴的不满情绪,中国已承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来会趋于更加灵活。
当然,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中国政府扩大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内涵是指什么。如果这意味着允许在8.28人民币兑1美元中心汇率上下保持小幅浮动区间,市场汇率在这一区间内能日常地自由波动,这将有效地改变外汇市场过度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交易的现状。确实,一旦以谨慎管制的方法取代资本控制来管理商业银行的净外汇头寸时,在8.28人民币兑1美元"平价"汇率上下,将浮动区间从0.3%扩大到上下1%(即共2%),这将使外汇市场更趋灵活。中国人民银行也可以把大部分国际支付的清算业务移交给商业银行,并且还会创造出一个外汇期货或期权的外汇衍生市场。如果围绕着中心汇率的小幅波动区间是完全可信的,那么除非在必要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就很少需要再干预外汇市场了。但是,在这一狭窄的浮动区间内外汇市场的汇率变化,将不会或不是为了显著影响中国商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长期看,只要美国的价格水平能保持稳定,那么将8.28人民币兑1美元中心汇率改变得更加灵活,对平衡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力是既无必要也无价值的。因为,国际竞争力的调整是通过生产率增长较高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加快而自然完成的。但是,有鉴于中国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要快于美国, 只有当中国企业的雇主和雇员都确信,维持固定的人民币兑美元中心汇率将来会在无限期内保持稳定不变,且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与美国大致保持一致时,这一调整中美两国之间货币工资增长率差距的调整机制才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此时,迫于固定名义汇率制下维持国际竞争力的压力,那些增长很快的贸易部门(主要是制造业部门)的雇主就会争相给雇员加薪。尤其对那些技能不断提高的工人来讲,货币工资的提高与生产率高增长是协调一致的。
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美元汇率体制下,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高增长国家的例子可说明这一货币工资调整现象,而战后生产率高增长的日本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同样令人信服的案例。
国际竞争力与汇率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