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2013年广州楼市房价温和上涨


谢逸枫:2013年广州楼市房价温和上涨
 
   导读:又到广州房地产市场盘点与展望一年,2012年,正值中共广东党内与领导换届时,也正值全国第四个国家级南沙新区获批的一年。广州作为国家五大中中心、省会、华南中心、一线城市之中的房价最低城市,连续30年(1982年-2012年)保持合理的价位与起伏不平的“涨多跌少”的奇迹发生。如果要为2012年的广州楼市选择一个关键词,那一定非“涨”莫属,“年初跳水、年末翘尾、低开高走、量价齐升”成为2012年广州楼市四大特征。盘点2012年,全年广州楼市呈现出三部曲“低谷、筑底、反弹”,2012年好过于2011年,第一季广州楼市低谷震荡,第二季广州楼市触底止跌,第三季度广州楼市触底企稳,第四季度广州楼市见底反弹,全年广州楼市总体上保持震荡平稳上扬趋势。 
 
   回顾2012,广州楼市“量价齐涨”,价格涨幅低于同期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2013年1月8日下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2012年广州一手楼成交数据显示,全年市辖十区新建商品住宅网上签约面积767.6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7.7%;网上签约均价14044元/平方米,同比上升4.8%,低于同期G D 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与2011年比“量价齐升”。2012年广州GDP实际增长率距离预期的11%相差零点几个百分点,而2011年初预计2012年广州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11%和12%。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2012年广州共筹集保障性住房46767套,新增解决15798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12年竣工保障性住房10490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46 .3%。廉租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从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600元以下提高到15600元以下。2013年-2015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将以需定建。引导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李俊夫还在座谈会上透露,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未来将研究解决引进人才、新入职人员、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保障政策。
 
   保障房建设继续加强建设。2013年1月8日,

   土地市场先冷后热。广州2012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出让收入大幅“缩水”。广州市财政局局长袁锦霞此前称,2012年1-8月,广州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收入107.4亿元,仅完成年度预算的34.2%。预计2012年广州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收入185亿元,比年初预算减收129亿元。不过年底广州土地出让动作频频,总成交金额在9、10、11月份三次创下新高,最终结果可能会大大好于此预期。资料显示,2012年9月,广州卖地成交12宗,成交金额42.1亿元;10月,成功交易18宗,总成交金额达76.5亿元,超过整个上半年成交总额;11月,广州卖地收入达78亿元。截至2012年11月,2012年总计收入约304亿元,基本完成年初预算。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主任李俊夫说,金融城规划总范围为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首批出让的9宗地块将于近期尽快推出。按照区域综合楼面价15000-20000元/平方米计算,金融城土地出让总收入可达670亿-900亿元

   但是回顾2012年,发现广州2012年房价数据统计存在“打架现象严重”,2012年12月28日,根据一家非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7日,2012年广州十区二县一手住宅成交套数92894套,同比上涨34.3%,其中,中心六区成交量同比涨幅达48.4%。2012年广州全市一手住宅成交均价小幅上涨6.7%至12264元/㎡,1万元/㎡以下的楼盘在全市524个在售楼盘中占比43.9%,成交均价2万/㎡以上的楼盘数量有所增多,达119个。2012年广州十区再加上增城、从化两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积为1065.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了32.6%;成交套数共92894套,同比上涨34.3%。分区域看,市中心六区网签套数为20690套,较2011年的13945套,上涨48.4%。新四区与两市签约套数72204套,占全市网签量的77.7%,比2011年的55206套,上升30.8%。在去年火热的销售下,全市未售面积1428.7万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37.4万平方米。

   2013年1月1日,根据又一家非官方网站数据中心的监控,截至2012年12月31日,2012年广州楼市以12月大卖1.1万多套商品住宅收官,全年则销售近10万套住宅。2012年广州十区二县一手住宅成交套数94777套,2012年广州十区二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积约为1087.6万平方米,与2011年的成交面积相比上涨了三成多,其中,中心六区成交量同比涨幅达近50%。价格方面,2012年广州全市一手住宅成交均价小幅上涨约7%,至12272元/m2。其中1万元/m2以下的楼盘在全市524个在售楼盘中占比43.9%,但成交均价在2万/m2以上的楼盘数量有所增多,达119个。

   成交表现强眼,广州去年一季度至四季度楼市成交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一季度楼市延续前年年末冷清局面,开局不利,虽然在3月出现了“小阳春”,但成交量仍只有14690套。进入二季度,在“五一”假期的带动下,楼市成交量一举跃到23803套的水平,一、二季度间的楼市成交量环比涨幅达到62%。进入第三季度楼市呈“保温”状态,成交量稳步上升至26226套的更高水位。“金九银十”之后,广州成交量一路加足马力,最终第四季度成交量超过3万套,成为全年最火季节。从各区网签数据来看,增城、番禺和花都依旧是全市楼市成交的主力区域,其中增城成交占比更大,达20577套,番禺和花都则分别保持在17417套和17784套的水平。上述三个区域是全市仅有的三个成交“破万”的区域,但南沙、白云和荔湾区也表现抢眼。在国家级新区规划正式获批的政策利好带动下,南沙楼市“一夜爆红”,凭临近年末的几个月,该区成交量就从前年的6000多套,飞涨至8994套。白云区是中心六区中成交量最大的,达到7195套,均价为1.67万元/m2,荔湾区也有近5000套成交,均价为1.92万元/m2。天河区虽然只有约2700套成交,均价却高达3.18万元/m2,继续保持广州最贵楼价区域头衔。

   价格上涨明显,2012年全年广州十区二县一手住宅均价为12272元/m2,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7%,但涨幅明显比“限购”前几年收窄,未突破两位数。其实,去年全市第一季度均价仅为11380元/m2,而去年前4个月全市均价只在1.2万元/m2以下。去年5月及以后广州楼市的成交均价再未低过1.2万元/m2的水平线,去年第三季度全市均价再涨3.4%至12476元/m2,第四季度则继续上涨到12700元/m2的水平。去年全市最高成交均价出现在7月,达到12772元/m2。2012年第四季度的在售楼盘共520多个,从成交均价区段来看,网签均价10000元/m2以下的楼盘230个,占有成交楼盘总量的43.9%;10001~15000元/m2的楼盘97个,占总量的18.5%;15001~20000元/m2的楼盘78个,占据比例为14.9%;20001~25000元/m2的楼盘69个,占据比例为13.2%;25000元/m2以上的楼盘有50个,占总量的9.5%。尽管10000元/m2以下的低价楼盘依旧是销售主力,不过较前年同期相比,去年25000元/m2以上的豪宅成交占比微升,这也和高端豪宅第四季度集中上市有一定关系。

   2012年12月26日,根据另外一家非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5日广州楼市2012年成交套数暴增37%,全年楼价则上升6.4%。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5日(下同),广州2012年共成交91980套单位,相比去年暴增37%;2012年均价为12237元/平方米,与2011年同期的11505元/平方米相比,上涨了6.4%。而从12月份全市12951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来看,比去年12月份10949元/平方米上涨了18%。数据显示,2012年楼价的低谷出现在3月份,均价为11140元/平方米,而后开始震荡上扬,在7月份出现一个小高潮,达到12772元/平方米。不过,8月份,广州楼价开始了今年最大的一次跳水,跌到了12086元/平方米。随后又开始重新上涨,并最终在12月份跃上了12951元/平方米,这也是今年楼价的最高峰值。

   尽管楼价有所上升,但在小汽车限牌等因素影响下,部分刚需买家却不得不冒着楼价压力回归市区。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中心六区成交套数为20749套,新四区两市成交71231套,两者的比例约为1:3.4,而去年这一比例高达1:4。从2012年有成交记录的513个楼盘来看,成交均价在万元以下的楼盘有227个,占总楼盘数的44%;成交均价在1万-1.5万元/平方米之间的楼盘有95个,占总楼盘数的19%;成交均价在1.5万-2万元/平方米之间的楼盘有73个,占总楼盘数的14%;成交均价在2万-2.5万元/平方米之间的楼盘有69个,占总楼盘数的13%;2.5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楼盘则有49个,占总楼盘数的10%。总体而言,2012年楼市成交依然以郊区盘为主,但市区楼盘成交量有所上升,一些豪宅盘在下半年发力,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广州楼价,尤其是珠江新城洋房成交单价超过10万元,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

   2012年广州豪宅全面看齐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广州成交价格最高的十大楼盘楼价全部超过4万元/平方米,最高的为侨鑫·汇悦台,均价高达97912元/平方米,最低的为海珠区的江景盘君华天汇,均价40150元/平方米。楼价最高的十个楼盘中,成交量较大的有颐德公馆、君华天汇、凯旋新世界,其余楼盘成交仅为个位数,豪宅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也非常明显。不过,考虑到一些豪宅盘是年底方才入市,明年不排除成交有大幅增长的可能。2012年1月-11月广州市十区500万元以上高端物业成交面积共计53.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34%。而在具体的总价区间上,高总价的物业成交面积也大幅增加,其中总价在500万-800万的单位成交面积达28.6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26%,成交楼盘主要为星河湾、中海花城湾、嘉裕公馆、汇景新城、富力君湖华庭等项目;总价在800万-1000万的单位成交面积为6.8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2%,成交楼盘主要为颐徳公馆、星河湾、金山谷、雅居乐剑桥郡等项目;而总价在1000万以上的单位高达18.08万平方米,同比上涨64%,成交楼盘主要为保利天悦、星河湾海怡半岛、琶洲丽舍、凯旋新世界、万科红郡翡翠等项目。

   新增供应不断扩大,商品房库存巨大。2012年1月10日,根据非官方某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广州未售套数降至10.46万套(103661套),未售面积达到1428.7万平方米,同比仅略增37.4万平方米,但比2011年减少了3000余套。不过,2012年广州楼市新增面积和套数分别为904.3万平方米和67694套(约6.8万套),较2011年同期减少455万平方米,套数也减少46373套(约4.6万套)。2013年1月12日,据经纬行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场一手住宅今年年底预计新增约0.97万套,2013年新增约9.39万套,共计新增货量达10.36万套,总体可售约15.05万套,市场供应非常充足。2012年广州楼市成交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5月前,楼市的库存量基本在11.2万套左右波动,进入6月,销售回暖效用日渐显现,加之今年“淡季不淡”,真实成交也是非常火热,楼市库存量在此后六个月都维持在11万套以下。到2012年10月份库存甚至降到了10.6万套。到11月30日广州市场在售余货约4.69万套。

   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广州十区两市中,中心六区约供货38920套,花都、番禺和增城依然是供应大户,其中花都今年库存量高达1.2万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500套的货量,因库存高企,因此年底及明年的新货相应有所减少,但仍有1.69万套的新增供应;番禺今年去库存相对较为明显,因区域内多个楼盘均是低价刚需盘,且在价格方面相对稳定,因此成交持续畅旺,而接下来的新增供应也相应攀升,达2.01万套。增城库存跟新增供应则同步增长,但其年底高企的库存主要是因10月新货的集中供应导致。今年以来,虽然因去年成交低迷导致高企的库存量在上半年以价换量的背景下已得到明显的消化。广州今年下半年持续处于高位的新增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库存量,使得今年年底的库存量仍处高位。但去年广州楼市新增面积和套数却比前年大幅减少约四成,显示虽然去年广州有新货井喷的现象出现,但综合来看,楼市成交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

   2013年1月10日,世联地产数据显示,随着各企业去库存战略的实施,价格回归带动成交环比大幅上扬,导致各城市的去化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广州商品房可售面积1476万平方米,去化时间14.2个月,较2012年4月份缩短11.8个月。另外,由于土地供应有限,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较小,深圳商品住宅可售面积307万平方米,去化时间9个月,为一线城市中最短,较2012年2月份也缩短4.9个月。与之类似,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致使二线城市的库存持续增加,近期市场持续回暖,使得二线城市的库存压力缓解,杭州、重庆、宁波等典型二线城市库存去化时间都在9个月以下。

   展望2013,2013年广州楼市继续保持一条线上震荡上行,有惊无险。2013年广州楼市整体好于2012;一季度成交量有望同比增长超过去年同期,土地价格继续上涨,地方政府会继续靠配建保障房控制出现地王。商品住宅房价同比持续上涨5%-10%,调控不放松,市场必受影响,尤其成交量会出现数月下滑。在“稳增长”的要求下,中央采取了连续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两次降息、商业银行恢复首套房贷85折优惠等策略,促使二季度以来楼市成交日渐高走,连豪宅产品也销售不俗。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3年元旦期间,全国主要54个城市新建住宅签约达到8438套,比2012年同期上涨了16.8%。

   2013年首周广州新开盘量很少,以消化去年的余盘为主。楼市大部分新货已抢在11、12月提前放量,元旦期间新货不多,多盘价格进入高位维稳状态。另外,广州等一线出现价格轻微上涨。2013年1月第一周,广州十区新房住宅成交2215套,与去年同期成交的1660套相比大幅上升,成交均价1392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6%,北京第一周新建纯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3653元/平方米,环比前一周上涨7%,迎来开门红。去年大型房企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多家龙头房企对今年更有信心。

   展望2013,2013年广州商品住宅市场整体将比2012年好,价格保持上升态势,商品住宅房价同比持续上涨5%-10%,实际涨幅高于2012年同比4.8%,呈现平缓上升趋势。成交量保持平稳增长,成交面积维持2012年的750万㎡-760万水平之间。

   一)从国家宏观规划与土地政策层面看,一则“城镇化”与“市民化”将使大量农业人口成为城镇人口,激增城市住宅刚性需求量。我国仍处于住房需求增长阶段,70%的需求是由新建商品住房满足的。未来支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城镇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平均每年新增常住人口2100万,其中省会以上城市人口集聚速度远高于其他城市。二是改善性需求。目前我国城市中有32%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平方米。三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人独立居住的愿望增强等加速了家庭小型化趋势,过去10年,仅家庭结构变化就导致住房需求增长10%。二则土地拆迁与三旧改造及推山填海换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土地资源稀缺价值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上涨。

   二)从国家经济发展层面看,一则人均居民收入与GDP比2010年翻一番,提高购买力。二则通胀率继续上升,房地产抗通胀最牛。三则存款负利率存在,房价上涨超过存钱利率。四则人民币不断升值,买房最划算。五则国内投资渠道狭窄,股市熊,基金、黄金、保险、债券投资利润低,房地产投资回报稳定与升值空间大。六则房地产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贡献发展巨大。七则房地产是政府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八则房地产是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助推器。

   三)从国家房地产调控层面看,一则调控不放松,但是不加码。二则调控存在收紧与微调并存局面。三则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四则2011年到2012年降准三次与2012年7月底前降息二次,2013年降准至少2次到3次与降息2次以上。五则保障房不会影响房价上涨。六则房产税难扩容,商品房预售制难取消试点。七则土地财政难消除。八则土地制度与税费收入分配制度及金融制度、住房制度等根本性问题难在短期内解决。

   四)从广州宏观经济发展层面看,一则2013年预期目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二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三则2012年预定经济增长目标为11%,计划迈向1.4万亿元人民币。四则2013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较上年度略微有所下调。五则房地产是广州经济发展火车头。六则房地产是广州财政收入重要产业。七则房地产是金融业主要发展产业。八则2011年末,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27%,广州则在80%以上,接近尾声。虽然十年内广州市人口将达到1800万的可承载极限,住房需求将停滞不前。但是按世界银行的房地产发展周期理论,当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时,将全面开启CBD复合商业的黄金时代。广州人均GDP已突破1.5万美元,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五)从广州城市与规划发展层看,一则广州城市扩容,人口爆增,居住需求旺盛。2012年3月30日国家住建部批复《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 7434.4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到2020年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二则广州交通轨道与市政配套完善,城市环境美化成本上涨。今年将完成六号线首期建设,推进广佛线西朗至沥滘段、六号线二期、八号线文化公园至凤凰新村段、七号线一期、九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完成八号线北延段、十三号线首期、十四号线一期、知识城线、二十一号线、四号线南延段、十一号线的报批,并于2013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推进建设海珠区环岛新型有轨电车系统试验段项目。 到2020年,广州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72平方公里以内,可利用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仅167.46平方公里,年均新增用地仅16.75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之前13年新增用地平均水平 (41.94平方公里) 的40%,缺口达到60%。到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1800万,对应建设用地总规模应为1980平方公里,缺口高达 208 平方公里。广州建设用地规模若以过去10年的用地速度,新增建设用地量仅够用3年。二则2013年1月10日,广州市长陈建华再次谈到用地紧张情况:广州还剩600平方公里实际可用地,按过去12年平均每年土地消耗38平方公里的速度,16年后将“无地可用”。本打算将过去由区、县级市审批的一些土地项目,特别是住宅用地,市里也来“审一审”,但区县不同意。不管审不审,关键都要节约土地,不能再像华南板块一样卖地。实际上,近年广州一直在说“用地紧张”。

   六)从广州建设用地总规模量层面看,一则建设用地缺口巨大。

   2012年10月,官方已公开表示,至2020年,国家给广州的建设用地规模是1772平方公里,但到2010年已用掉1649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只剩32平方公里,必须强化集约用地。国土部却再三否认各地“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称由于各地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出现一些违法批地、用地的情况。据称,针对建设用地“批而未征”和“征而未用”,广州曾在2009年底查出83万平方米的土地未按约定时限动工。根据市长算的“土地账”,广州的国土面积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倒数第六,按人均算更倒数第一第二。与此同时,广州土地收益偏低,上海、北京每年消耗土地跟广州差不多,但政府土地收益却是广州的四五倍。广州讲城市定位、经济总量总喜欢与北京、上海比,毕竟“北上广”,但为什么用地也与京(16808平方公里)、沪(6341平方公里)比,却不与深圳比呢?深圳总面积只有2020平方公里,“六普”统计常住人口为1036万,据称实际管理人口为1400万;而广州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0万,据称实际管理人口1500万。这是一个有趣现象:各地都愿声称实际人口超出统计人口,却不愿说土地充裕。

   三则广州土地新增空间很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不高。2011年全市土地利用强度已达到 22.8%。按照国际通行的 30% 的生态宜居警戒标准,全市未来土地新增空间只有大约 522平方公里。广州用地效率与国内外发达城市有较大差距。去年广州单位建设用地 GDP 产出率为 643亿元/平方公里,不到香港( 5690亿元 /平方公里)的 1/8,和新加坡( 3919亿元/平方公里)的1/6,全市低效建设用地超过520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总规模的32.4% 。低效用地以 494.1平方公里“三旧”用地为主,农村建设用地产出效益只有国有建设用地的1/10。四则《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规划(2011-2015)讨论稿》显示:“十二五”期间,将筹集建设19万套保障房,拟扎堆安排在白云、番禺等区域。需要储备保障房用地360万平方米,约可解决98万人的住房问题。到2015年末,基本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并有效改善户籍和非户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七)从市场预期与住房供求关系层面看,一则市场反映预涨是主流,高端买家对政策敏感。据合富辉煌集团市场研究机构统计到访楼盘客户的置业需求调查730份有效问卷,认为明年楼价将上涨的客户占比高达63%,二则可以预期,广州人口激增而可建设土地匮乏将产生严重的住房供不应求局面;目前,广州GDP土地产出率不到香港1/ 8和新加坡1/6 。今后政府将大力提升土地效益,留给开发住宅的用地逐渐减少,土地供不应求,将加剧土地竞争,土地价值不会降低。广州建设用地紧缺,而每年还要新增12.5万套住宅,以满足年均增加 37.5万常住人口的住房需求 (广州市常住人口从今年1500万人到2020年1800万人,8年增加300万人口),广州楼市持续量增价升态势明朗。虽然,中央对投机投资需求的限制政策将是长期的,但不管调控如何加强(例如征房产税),刚需都不受影响,刚需产品仍大有可为。

   八)从土地供应关系与地价层面看,一则虽然总供地规模大幅增加,但住宅用地却大幅减少,尤其是市中心的住宅用地,2012年供应面积为102.5万平方米,仅占住宅用地总供应量的四成,低于2011年中心区占计划供应总量58%的比例。2012年广州计划供应土地19.49平方公里,远远超过2011年12.65平方公里的规模,但其中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面积仅为2.55平方公里,相比2011年的3.37平方公里锐减近四分之一。2012年广州商服用地供应规模大幅增加,面积高达3.23平方公里,比去年1.81平方公里的规模大幅增加了78%。2011年广州全年还是完成了供应建设用地12.6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住宅用地3.76平方公里、商服用地1.81平方公里、交通、教育等公共用地3.51平方公里等。2011年广州土地收入为475亿元,全年土地收益同比增加了4%。另外,广州登记在册的141宗烂尾地块已有122宗完成盘活。

   二则连续三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减少与任务没完成。广州市十区2010年住宅用地成交27幅,总占地面积约1.73平方公里,比原供地计划缩水65%以上。2010年政府确定的5平方公里宅地供应中有1.5平方公里是供应于保障房建设的,但目前除少部分地段如期开工进行,大部分地块未开工或开工进程缓慢。2011年广州全年还是完成了供应建设用地12.6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住宅用地3.76平方公里、比2010年原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减少了1.24平方公里。三则土地价格不断持续上涨。广州2010年整体楼面地价均价高达6823元/平方米,2009年广州平均楼面地价为5466元/平方米,环比大幅度上涨28%。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急升主要因为今年市中心住宅用地供应量的所占比例明显增大,从而拉动全市平均楼面地价上升。2011年广州经营性居住用地楼面地价为7253元/平方米,超过北京、上海,相比2006年的2939元/平方米更是涨了2.5倍。广州房地产正逐渐香港化——高地价、高成本、高开发强度、高门槛,唯独难以获得“高利润”。

   四则广州全市2012年二季度住宅楼面均价就环比增长228.6%,同比增长86.2%,上半年平均楼面地价3010元/㎡,同比也大涨37.7%。另,该时段广州土地平均溢价率环比、同比也分别提升了12.7%和11.7%。根据经纬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广州(十区)土地市场成功出让20宗土地,同比减少4宗,出让宗地的用地面积62.08万平方米,同比也减少37.82%。“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地价与房价相对便宜一些,若地价也要向“北上深”看齐,那就意味着还将有相当的上涨空间。政府若过于依赖土地,必然会在今后的用地审批中进一步推高地价。而区、县级市不愿把土地审批权向市里让渡,除了这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砝码外,也说明这是当前政府控制的最具诱惑力的权力之一。希望花都、从化、增城不要学华南板块“粗放批地”。但番禺却有不同说法,他们说许多市政建设如高速路、快速路等都用了番禺的地,却把用地指标算在番禺头上,而且华南板块早年用地粗放一点也是先行一步的历史造成的,不能视作“乱卖地”的反面教材。前不久,国土部批复了广州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方案,这对广州节约集约用地是一大促进。希望从严厉收回拖延开发的用地做起,把存量盘活、增量用好。为此,加强管理是唯一途径。

   广州采取“限地价、竞配建保障性住房”、 “限地价、竞配建拆迁安置房”、“商品住宅用地配建保障性住房”等方式出让。其中,“限地价、竞配建保障性住房”、“限地价、竞配建拆迁安置房”的最高限价按照土地出让起始价格的145%设定,以此严防出现住宅用地“地王”。而商品住宅用地的出让起始价格拟定以市场评估价格为基础,且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限地价、竞配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用地配建保障性住房”两种土地出让方式,广州在去年已经开始探索,而2012年11月30日公开拍卖的11宗地块里,则会有两地块首度采用“限地价、竞配建拆迁安置房”的模式。

   针对商服用地供应增加宅地供应减少未来可能推高住宅价格的猜测,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今年以来经营性住宅用地的供应虽然有所减少,但不少三旧改造项目仍在有序推进之中,未来同样可以形成住宅供应,目前全市的宅地供应量是可以实现供求平衡的。《意见》还首次提出,今后广州涉及到营利性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用地,统一以公开方式出让。出让起始价格按照不低于相应地段综合办公用途级别基准地价70%拟定。广州2012年12月即将推出网上“勾地”系统。届时房企可以通过在网上勾选自己心仪的地块,市国土房管局则可以根据房企对地块感兴趣的程度,把受到市场欢迎的地块适时推出市场,以减少土地“流拍”的可能性。而为了妥善处理广州历史上前置审批的国有建设用地,完善土地出让手续的问题,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也制定了对这类用地的出让程序及前期投入补偿问题的意见,并从昨日起征求各界建议。

随着库存的逐渐消化,年末成交量活跃的局面仍会持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170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增速较1-10月份提升3.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