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律与社会发展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以其固有的方式作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活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则会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之,经济活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不仅不会取得成效,而且要受到它的惩罚。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我们认识客观经济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经济活动实践创造了条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客观经济规律的集中运用,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状况,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平衡及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等,都应当是我国经济法律形成的基础。经济规律具有系统性,任何社会条件下,都存在很多经济规律,它们一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另一方面其中总是有基本经济规律起着主导作用,基本经济规律体现某一社会形态经济生活中最本质的特征,也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要能够突出地反映这些基本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综合运用规律,同时,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是被动地在规律驱使下展开的,而是积极地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经济法在运用经济规律时,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又有能够有效地限制其消极影响。如竞争的基本规律是优胜劣汰,但这同时会损害社会公平,它要求经济法在建立有效竞争机制的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兼顾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