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醒】文中包含很多处“经济”,但这不是一篇经济学文章。
如果让民众在政治的“独裁”和“民主”,经济的“发展”、“停滞”四个元素之间做一个排列组合并且做出喜好选择的话,结果如何?
1、民主+发展;2、独裁+发展;3、民主+停滞;4、独裁+停滞
或者用以下图解:
政治 经济 |
民主 |
独裁 |
发展 |
1 |
2 |
停滞 |
3 |
4 |
排序是和表中顺序值加和一致的,即民主+发展=(1+3)+(1+2)=7,独裁+发展=(2+4)+(1+2)=9,民主+停滞=(1+3)+(3+4)=11,独裁+停滞=(2+6)+(3+4)=15。
上表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被人民认为是民主的制度下被人民看作是发展了,则最好不过了;如果虽然政治上不民主但国家经济发展了,也是民众可以接受的一个次优选择;如果衰退已成事实或无法避免,则民众可能宁愿选择在民主政治气氛下的衰退,而不愿接受独裁之下的衰退。
单从经济坐标看,包含“发展”的组合全面优于包含“停滞”的组合(1、2优于3、4)。而从政治坐标来看,包含“民主”的组合的排序却未必优于包含“独裁”的组合(2优于3)。
不过注意,以上排序是在一定的默认前提下得到的,即“民主”当然优于“独裁”、“发展”当然优于“倒退”。民主优于独裁,这是“文明的”定势思维;而发展优于倒退(如果大家能够统一什么是发展或者倒退的情况下),不过是在民众都是惟金钱之利是图者的前提下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的产物。这个成败是一时的成败,不是最终的成败——人类还没有到最终,也不敢不想面对最终。
这个分析范式可以用来解释当前世界各大国家民众对本国政治经济状况的评价和认可。
先看美国。美国经济世界第一,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当前美国经济是尚可发展还是已经陷于停滞,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民主制度颇为自豪,并以此为范式四处贩卖(而且多是强卖)。但美国人是最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但是美国经济的世界第一并不能保证美国人民对美国ZF的满意,如果奥巴马政府不是表示出要振兴经济的意愿,怕是连任也会有问题的。
再看俄国。冷战之前,苏联被批为GD独裁,经济发展又坎坎坷坷,最终GD政权被国内外势力以反独裁为借口借以苏联人民对经济停滞的不满而推翻,显示出人民把“独裁+停滞”组合当作最差选项。而今,领导俄罗斯崛起的普京依然是美国的对头,被视为新的独裁者,但是俄罗斯人民接受了普京而不是推翻这个新的独裁者,表明“独裁+发展”也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次优选择。
目光转到中国。从上表可以看出,发展总是优于停滞的,不论那种政治生态下的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总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世界羡慕和嫉妒的发展。邓总的格言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其实也是实用主义者的中国国民对中国这些年取得的发展总体上保持了“满意”的评价,这显示出在谈论政治比较敏感危险的情况下,“发展”的确是硬道理。快速的发展,令那些民主的呼声显得势单力薄。中国人总体上在全世界面前的确抬起了头而且越来越显得财大气粗,中国游客成了全世界争抢的香饽饽。
再看看中国的台湾。大陆的一党执政为台湾的政治玩家所诟病,但是,在实质性背叛了独裁的国民党的李登辉和民主进步党陈水扁的领导下,台湾经济江河日下,资本纷纷外逃,甚至主要是逃向了被台湾政治玩家指为独裁之下的大陆。经济的下滑让台湾民众对民主进步的陈水扁怨声载道,最终政权又回到了被视为独裁的国民党手中,而且因为马政权通过搭乘大陆经济快车的方法致力于重振台湾经济且有所成效而获得连任。
回头再把目光转到欧洲的德国和英国。英国虽然表面上是君主立宪,但少有人指认英国是独裁政治。相对于英国,德国的现任总理默克尔被称为铁娘子,铁娘子是褒义,贬义的解读其实是独断专行。在欧洲,德国政治甚至被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但是,民主政治氛围下的英国经济却远不如铁娘子领导下的德国经济,今日领导欧洲经济的是德国而不是昔日帝国英国,英德民众对本国政治家的满意度也和两国的经济表现一致。
希腊就更是一个值得一提的政治经济分析标本。希腊据说是纯净的民主国家,是全民参与国家管理、全体公民都是统治者的国家,尤其可贵的是这种政治制度历史久远,希腊被尊称为民主制度的祖庭。但是,民主祖庭的希腊因为全民赞同举债度日,最终债台高筑以致政府实质破产并引发欧债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和动荡。
事实是,美国人引以自豪的民主也并没有让美国经济免于停滞,而被美国指为独裁的一些国家的经济也没有停止发展并不乏发展良好者。普京虽然已经被贴上了独裁的标签,但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取得了让对手感到不安的复苏与发展;日本民主到了首相宝座轮流坐的程度,但经济下滑依然深不见底。
可见,在民主还是独裁与发展还是衰退之间没有确定关系。独裁+衰退是最差选项,当独裁之下出现衰退时独裁者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为人民所讨伐所抛弃,但怕是没有人相信美国到处推销美国式民主是为了帮助“被革命”的国家发展。是不是美国的敌人的判据是看你的经济发展与否,而不是看你是否民主的政治。
把经济发展放在政治制度选择之前,本文这种“实用主义”的思路和分析方法,符合需求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与否是实际的、物质的,而民主与否是虚幻的、精神的,物质需求在前精神需求在后,精神需求在物质需求之后满足之后展开,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嘛。
一个国家政治是否独立,是和“独裁与民主”完全独立的另一维政治坐标。既可以有民主独立的政治(如中国于美国),也可以有独裁而独立的政治(如朝鲜和美国);既可以有民主选择下的走狗政治(如日本于美国),也可以有独裁下强迫民众跟随的政治依附(如沙特于美国)。
不过,说中国是民主而独立的政治可能有人不赞同,但是现时在中日钓鱼岛之争当中,中国民众的表态却很难说中国现在不民主。在一片群情激奋的抗日声浪中,反对抗日的声音一点都不示弱,ZF在两种声音中间保持了不选边不站对的态度,充分让国民使用自己的话语权。独裁政治怎么可能容忍民众有两种相反的声音存在?
主张和平的民众的反战理由就是战争有损于经济发展,看来“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深入这些民众之心了,在这些人心中,为了从中日贸易当中获得的利,一个弹丸小岛的主权算不了什么。为了保住美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也就忍让了美日勾结对中国的步步紧逼和四面围剿,依然恬着脸月月购买美国国债增持美元。鸽派民众的这种选择方式,是和上表总结的一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