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杨怀庆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人喝彩


  2月17日,在长达3年的蛰伏之后,“st申龙”(“海润光伏”借壳上市后的名称)浴火重生,成功恢复交易。在长达10年之后,这只涅槃的凤凰,背负着杨怀庆的梦想一飞冲天。杨怀庆可以长叹一口气了:在光伏组件生产行业资本市场大门徐徐关闭之时,他所率领的“海润光伏”终于获取了较好的生存、发展平台。

  杨怀庆大概是光伏业内最低调的人士了,半年前听资深专家讲到他的从业故事,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可无论如何搜索,有价值的资料寥寥无几。有限的资料中有一句话印象颇深:因为有了杨怀庆,中国的光伏事业提前了几年。这应当是对一个行业中人至高无上的平价了。作为早期中国光伏三剑客之一,杨怀庆早于施正荣回到国内,背着投影仪开始了光伏事业在中国的布道之旅。凭着对光伏事业执着的精神,对企业经营的娴熟技艺,对资本市场的驾轻就熟, 杨怀庆2000年与施正荣创建了“无锡尚德”,2004年与赵建华创建了“中电光伏”,两家企业先后在美国上市。2005年和靳保芳建立了“晶澳太阳能”,并于2007年在美国上市。2009年9月,他又从“晶澳”副董事长的位置上消失了,因为他在不断地创造着神奇,一时间业内议论纷纷。果不其然,不久他出现在“海润光伏”,并在2012年2月又把这个光伏企业推上了国内的资本市场,终于实现他个人追求了十年的梦想。从规模上讲,以上四家企业的市值占据中国上市光伏企业不小的江山;从名气上讲,“无锡尚德”更有光伏组件世界第一销售量。参与其中的杨怀庆,如果把他看做资本运作高手,10年里从零开始推出4个优秀的上市公司,足以让专家关注;如果把他看做善于资本运作的实业家,他前无古人,我们更相信他是一个热衷于新能源事业的实业家。如果我们过去惊诧中国的光伏行业,为什么能用那么短的时间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那就是因为中国的光伏业有杨怀庆这样有着超人的执着和智慧的企业家群。我们毫不怀疑,这些企业家们会在不远的明天,为中国的光伏事业创造出新的奇迹。

  杨怀庆是努力的,也是幸运的。幸运在时代和中国为他提供了创造神话的可能,更幸运在他可能是买到了作为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商最后一张资本运作的门票。2011年光伏市场发生了惊天逆转,其根本原因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当年世界光伏组件的产能是50GW,光伏电站安装量只有26GW,最高库存达到10GW,而这一格局将在数年内难以改变。对此,笔者要告诉尚未获得上市融资机会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11年的光伏市场是在清晰的提示:在事实上,市场已经不再容纳更多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了;在理论上,未来世界新能源的巨无霸只应在已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中诞生。进而意味着,国家的政策不应再鼓励更多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上市,投资银行家们更不会去为他们已经树立起来的优秀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再培养更多的竞争对手,他们知道用一只手抢另一只手中的美食是无意义的。所以说,中国光伏组件生产企业资本运作的大门正在慢慢关闭,这既符合市场运行规律,更将成为事实。2011年国内IPO的光伏企业只有3家,比上一年减少一半,而其中以光伏组件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一家没有。如果说,上市对光伏企业是准生证,在未来不多的时间里,以光伏组件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要想获取这一准生证,可能只有“海润光伏” 借壳上市一条道路可走。而这是否是未上市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正确的选择,是否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事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2008年以来,持续低迷数年了,专家分析目前应是底部区域,我们祝福刚刚进入市场的“申龙”走好,祝福中国的光伏事业经过同样的底部区域后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