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多予少取


执政为民,多予少取
——《管子·牧民第一》新读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社会管理教研部 472000)
 
[题之意]《管子·牧民篇》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管子“执政为民”理念的主题。国富兵强,国弱兵疲。所以,富国强兵的第一要务是引导人民发展经济而不是自作主张、指手划脚、主导经济。执政者必须明白人民群众是真正的主体,任何计划失去了群众的支持都将化为泡影;其次,举四维(礼,义,廉,耻)、克己、远小人、禁止欺诈;其三,执政为民,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为民众排忧解难,执政的法宝就是“予之为取”;其四,执政必须贯彻执行十一个原则:⑴把政权交给有道德的人,国家就有了稳固的基础上;⑵大力发展粮食生产;⑶种植桑麻、饲养六畜、多种经营,财富用之不竭;⑷政策指令要顺乎民心;⑸用人所长;⑹刑罚公开、严厉、透明,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⑺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奖必兑、赏必实;⑻不强干办不到的事就是度量民力、量力而行;⑼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强迫人民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⑽不贪图一时之侥幸、做事要谋求长远、立足于可持续发展;⑾不欺骗人民、不愚民;其五,执政要中立,不偏不倚,不私不亲;用人以长,因才施用。
[原文]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今译]凡是有一定土地、领牧一定人民的君王,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迁来,荒地开发得好,本国人民就能安心居住。仓库粮食充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君主使用的物品合乎法度,六亲就可以相安无事;四维(礼,义,廉,耻)发扬,君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饰四维;教导和训化人民的根本办法,则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亲故旧。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不注意节制、挥霍无度,则人民胡作妄为;不禁止文饰、投机取巧,则人民放纵奢靡、堕落;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四维不发扬,国家就会灭亡。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轴;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今译]国家有四根支柱,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而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做领导的地位就稳固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四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今译]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了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众多而人心不服,做领导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乐民,安民,富民,生民),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十一经
错(同“措”,搁置)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轴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保持国家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十一个原则
[今译]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把财货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把人民使用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为人们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向人们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不强干办不到的事,不追求得不到的利,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是国家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十一个经典原则。那么,什么是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呢?就是把政权交给有道德的人。何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增加供给。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多种经营。何谓“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呢?就是政策指令要顺乎民心。什么是“把人民使用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呢?就是用其所长。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罚公开、严厉、透明。向人民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奖必兑、赏必实。不强干办不到的事,就是度量民力、量力而行。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强迫人民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贪图一时侥幸、做事要谋求长远、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所谓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骗人民、不愚弄人民。这样,把政权交给有道德的人,国家就能安定;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民食就会充足;种植桑麻、饲养六畜、多种经营,人民就可以富裕;令顺民心,威令就可以贯彻;使人民各尽所长,各种用品就能齐备;刑罚公开、严厉、透明,人民就不去干坏事;奖必兑、赏必实,人民就不怕死难;量民力而行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不强使人民干他们厌恶的事情,欺诈作假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不贪图一时侥幸,人民就不会抱怨;不欺骗人民,人民就拥戴君上。
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今译]用治家的方法要求去治理乡镇,乡镇不能治好;按照治乡镇的要求治理国,国不能治好;按照治国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不要因为不同姓,就不听取外姓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就不采纳外乡人的意见;诸候国不要因为不同国,而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象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偏私偏爱;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气度。
驾驭人民奔什么方向,看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走什么门路,看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走什么途径,看君主的好恶是什么。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对你帮助。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单靠城郭沟渠,不一定能固守;仅有强大的武力和装备,不一定能御敌;地大物博,群众不一定就拥护。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
天下不怕没有能臣,怕的是没有君主去使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货,怕的是无人去管理它们。所以,通晓天时的,可以任用为官长;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晓天时,善于用财,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总是无人亲近;偏信小人的人,总是失掉贤能的人材。
 
2012年9月5日星期三,三门峡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