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考研指南教案


 

 

 

 

     

 

    

 

20­­­122013年第1

 

 

 

 

 

程 名  研究生招录规则与学术能力之养成

             32学时          

          全校本科各专业        

             陈志军            

                    社科部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概述:

《研究生招录规则与学术能力之养成》是全校高等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程。在每学年第1学期开设,课内学时为32学时,2学分。

2.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考研整个流程的介绍,对考研难点的分析以及相关应对方法的阐述,回答是否考研?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如何进行复习和准备?如何完成初试、复试和调剂?等一系列问题。

3.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价值和意义;了解研究生考试的程序、考试的内容;掌握选取招生院校和专业的原则;掌握复习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方式方法;了解提高学术能力,应对复试的训练方法;可以制定和修正个人学习计划。为学生考研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设计

 

《研究生招生考试---政策、流程和策略》是一门为选择考研的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的实用课程。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课前准备环节

多方查阅搜集最新的研究生招录信息、考试数据,结合本校学生应届毕业生当年考研和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2.课堂讲授环节

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充分提供资讯的基础上,提供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采用互动式教学,把学生提出的典型性问题纳入教学内容。

3.课后反馈

通过面谈、课上讨论、网络交流等反馈交流手段,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的状况和反映的问题,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解决之。

 

三、课程的内容体系

 

第一讲 为什么要选择考研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大学学习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了解考研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是最主要的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攻读硕士研究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大学学习的目标与实现的手段

现在青年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求取赖以生存的职业。

取得一个满意的职业有多种途径,比如参军、创业甚至直接去求职。

在各种途径中攻读大学是选择最多的途径。但是,现实的就业压力使得已经取得大学毕业证书的同学并不能直接谋取理想的职位。他们可能会选择三种不同的路径是想自己的梦想。

1.    考取公务员

2.    进入职场打拼

3.    考研

二、考研与其他选择的效能比较

与前两种途径比较起来,一方面在成功率上,考取公务员远远不如考研。另一方面,在竞争力上,本校毕业的学生还与重点大学和大城市的学生有所差距。因而,考研是最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

三、选择考研的理由

1.    通过提升学历,增加自己的求职资本。比如,读取硕士、博士等等

2.    进入好的学校,增强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远大追求。比如出国、对专业或者事业的热爱。

3.    根据个人特点、爱好或者社会需要,通过考研,扬长避短,选择性就业。比如,跨专业考研。

 

第二讲 如何确定考研目标(一)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确定考研目标是考研最重要和基础的准备工作;了解攻读硕士学位的途径和种类;了解应届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的两种类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攻硕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取得硕士学位的途径及种类

1.    取得硕士学位:1)同等学历申请。2)参加研修班(有结业证书)。

2.    既有硕士学位又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参加研究生考试(应该是最难且含金最高的吧)。2)单独考试(学校定点单位才有,因为有限制,所以竞争应该相对前面的容易吧)。3)法律硕士、MBA1月)。

二、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的区别

1.    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即统考硕士,也称普通硕士。应届本科毕业生11月报名,通过次年1统考被录取的考生,毕业拿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全日制教学,学制3年,公费名额较多。可硕博连读。侧重于学术型。

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1统考录取为专业硕士(工程硕士)。毕业拿(学位证、毕业证);待遇:专业硕士普通硕士相同;但是专业硕士都需要缴纳学费。

国家之所以发展全日制专业硕士就是要满足绝大部分人是读完硕士就出来的这种情况,没读博士就出来的时候很明显全日制专业硕士比学术型硕士有大得多的优势,因为是它注重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加满足企业的需要。

 

第三讲 如何确定考研目标(二)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原则;了解考研目标与整体复习是一体的,要尽早确立考研目标;要根据信息的变化调整考研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三、选择学校的原则

确定考研目标的最高原则是,考上最为重要。在考上的前提下,选择最好的学校。

高考录取,考生有着多重机会。有机会被提前录取、本科一批AB,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等等多种层次的学校录取。如果考了比较好的分数,一般来讲,必定会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只有两次机会。研究生录取单位分为两个层次:34所单独划线院校和其他院校。34所院校按自主招生分数线录取,然后国家颁布国家分数线,其他院校开始录取。

如果报考34所院校,未被录取,还有一次调剂的机会。但是调剂并不是和报考其他院校的考生平等竞争,而是在其他院校没有从报考自己院校的考生中录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接受别校落榜考生的调剂。

四、选择专业的原则

选择哪个专业对于考生具有重大的意义。报考大学时,受到自己当时家长、自己掌握信息的局限,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往往不满意。因而在脱离父母的控制、了解了足够的信息之后,往往有许多同学在考研时调整专业。

第一种是谋生层次的标准,就是能力有限,为了找到工作,以考上为最高追求。

第二种是专长的标准,就是你从事的职业可以发挥你的专长,适合你的个人特质。

第三种是乐趣的标准,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第四种是社会的标准,做自己认为对社会最有价值的事情

五、确定考研目标的时间

考研目标要及早确定,因为后续的资料整理和搜集只有在确定目标之后才能开始。而且目标越高,时间就应该越早。

六、考研目标的修订

修订考研目标的原因是信息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直到填报和确认志愿之前,我们要始终关注目标学校的信息。

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信息改变,一般不能轻易改变自己考研目标。但是如果发生招生人数、方案、资格等等重要改变时,要尽早及时调整目标。

如果调整目标,那么新的目标要与原有目标在考试的专业课上务必一致,这样可以减少变更考试目标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第四讲 考研信息的收集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考研信息的收集关乎考研的成败;掌握考研信息收集的方式和渠道有哪些;懂得如何运用和取舍众多的考研信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考研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怎样取舍考研信息。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考研信息收集的意义

考研就是考的信息,信息越全面,选择越有成功的把握。没有准确的信息,绝对不会取得考研的成功。

二、考研信息收集的方式和渠道

考研信息的收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选择学校需要借助信息,复习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资源和方法也要依靠信息的指导。在考研备考期间,每周至少浏览相关的网站,汲取相关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搜集信息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1.国家官方网站

2.各种考研论坛

3.各个学校的网页

4.教师和学长

三、考研信息取舍

面对繁杂的甚至是相反的信息,应当有所取舍。取舍信息最终要依赖自己的理性选择。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排序,决定了我们取舍的顺序。

四、考研信息的使用

要研判信息的真伪

要研判信息的适用性

要分辨信息的时效性

 

第五讲 初试(一)专业课考试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收集专业课考研信息的内容和渠道;掌握如何确定专业的考核知识点和复习范围;掌握专业课复习的方式,如何整理好考研的应试笔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收集专业课考研信息的内容和渠道;如何确定专业的考核知识点和复习范围;专业课复习的方式,如何整理好考研的应试笔记。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资料的种类和收集

专业课资料的种类包括:

参考书目

历年试题

课堂笔记

理论前沿期刊、论文和讲座

收集的方式包括购买、网络搜索和关系搜索

二、如何使用考研指定参考书目

学校层次不同,提供的参考书数量和质量也不相同。如何使用提供的参考书、历年试题和课堂笔记是复习好专业课的关键。

越是优秀的学校提供的参考书越多,顶尖的一流大学甚至不提供参考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激烈的竞争使得,一两本参考书、甚至10本参考书也不能有效区分考生的专业水平,因而最终就走向了不提供参考书目。

三、社会科学类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社会科学类专业课的考试内容还是以理论---简单、论述、分析,考点---名词解释、填空这两种形态为主。

针对这一特点,社会科学类的复习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广,要涉及所有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人物、著作、观点、年代、特点、地位等等。一个是通和精,就是在理解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准确掌握理论的要点。

四、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自然科学类专业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点很多,很庞杂。一种是知识体系很抽象,象数学那样可以一以贯之。

对于第一种,和社会科学类一样,要总结和记忆。对于第二种,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掌握解题的规律,需要练习,不需要记忆。

五、专业课素养的养成和提高

专业课不是简单背一背就可以过关的。研究生考试是一种选拔考试,只是简单背诵并不能区分出来优秀的学生。

要想出色完成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需要提高专业课的素养。

提高专业课素养,要靠大量阅读专业经典名著和学术前沿论文才能得到。

 

第六讲 初试(二)公共课考试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公共课考试的特点和应试规律;掌握如何选取考试辅导材料;掌握公共政治课的复习方法;了解其他公共课的复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课考试的特点和应试规律;如何选取考试辅导材料;公共政治课的复习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公共课的考试特点

公共政治和其他公共课一样都是能力考试,只靠背诵是不能通过的。

能力考试决定了必须懂得知识点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虽然有一些辅导机构声称可以不懂问题也可以做出答案,但那些只是特殊情况,没有普遍使用的可能。

二、公共课考试辅助资料的选取

研究生考试注重能力考察,研究生考试的复习是一种能力储备,只有那些能够自己纠正错误、提高应试能力的书籍才是有用的书籍。相对来讲,那些只有正面材料(比如知识点的归纳、只提供正确答案)的书籍,虽然在了解考试题型,记忆背诵基础知识时是有用的,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能力,用处并不大。

三、公共政治课的复习方法

所有考试都有捷径可以选择。多年考试的积累,使得公共课考试的知识点已经比较确定,考试类型也比较明确。因此,要考好这些公共课是有一定捷径的。

四、其他公共课的考试特点和复习方法

英语和数学与政治不同,难度要更大一些。

要想把英语和数学学好,一定要做长期的努力,刻苦学习。

有许多成功的学习英语和数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第七讲 初试(三)考研辅导班的价值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考研辅导班的价值和不足;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辅导机构和复习方式;获取资料的渠道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能力的情况下,理解考研学习和辅导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辅导机构和复习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考研辅导班的价值和不足

多年以来,考研辅导机构为考生参加考试凝练出许多出色的资料。比如红宝书、任汝芬序列、命题人一千题、新东方英语等等。对于考试知识点的提炼和总结,对于真题的讲解和习题的演练,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每一个考研的同学都离不开这些资料。

考研辅导机构每年的考研辅导班,在邢台这样的城市往往都是视频班。一般进行的形式都是在暑假或者学期中,集中放映录制好的视频。这种形式辅导的不足是明显的:第一是没办法讲授更多的资料;第二是没办法提供面授提供师生交流;第三是没有回答学生疑问的可能。

二、考研学习与辅导之间的关系

如果学生自学能力足够强大,可以不需要考研辅导。但是,如果能力不足,资料不全就需要有考研辅导的存在。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能不能帮助学生纠正不自知的错误。这是所有考研辅导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三、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和资料

就现在来看,考研要想取得好成绩没有所谓的捷径,复习必须包含这些不可缺少的步骤:

通过反复听取老师讲解、自己思考,理解理论难点;

通过真题、习题练习,辩解理论难点、掌握解题技巧;

下真功夫,背诵、记忆基础知识点,应对考试。

只有不停反复通过检讨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差,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成绩。

 

第八讲 保证考研复习中的身心健康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考研失败的各种原因;了解克服身心障碍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考研失败的各种原因;克服身心障碍的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考研失败的原因综述

除了准备工作不足导致的决策失误之外,还有心态的问题导致的自我否定和盲目乐观,疲劳战术导致的身心疲惫等等都会导致考研失败。

二、复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心态和解决办法

动力不足

这里指的就是动机问题。无论是宏大的理由,还是狭隘的理由,足够支撑你走完艰难的一年考研历程的动机才是正确的动机。而如果你是因为别人都考研(尤其是同宿舍的其他人都考研),你自己不考研感觉和别人不好相处而选择考研的话,这种动力不足以支撑你走完考研之路,每年的9月和11月中下旬是动力不足孩子放弃考研的高峰期

情感困扰

考研虽然不需要清心寡欲,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进步会更加幸福。但是,找到有同样目标的执手之人并不容易,如果一人在备考,一人不考研,并且两者对考研的认识达不成共识的话,很多细小的矛盾都将影响备考者的心情和情绪,使得学习效率降低。

犹豫不决

对于自己究竟考什么专业和学校思考的时间过久,尤其是已经开始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临时更换专业,这是考研非常忌讳的事情。在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咨询和思考清楚,只要选择了专业和学校就不要轻言更换。

信心不足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三本学校的学生,或是跨专业的学生,或是班级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此,秉承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考研,这样的心态无法使你发挥你的潜力,因此,学习效果较差。

自负心重

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跨专业不跨学校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优势而沾沾自喜,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原本优势的学科未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对于他人的建议不予理睬,这种所谓的自信实为自负,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专心不够

同样是每天坐在图书馆中,学习效率极低,自己的眼睛虽然看着书,但是大脑没有跟着眼睛进行思考,每天都思考着一定要努力学习,但是,实际上每次看书的时候都会精力分散。

恒心不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考研最忌讳的事情。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全力以赴一天学习18个小时,心情不好的时候,收拾一下书本散心、网聊等等。这种不能将考研看成是工作的态度,考研很难成功。

三、保证复习期间的身心健康

疲劳战术

个别学生自我压力非常大,自备考之日开始,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很少在同一天进入睡眠状态,每天总的休息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如果偶尔身体不适休息了一天,自己会愧疚的咒骂自己,这种心理状态在考场上很难发挥出自己原有的能力,另外,这种学习方式也很难坚持到最后,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九讲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一)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拥有一个高效的学习计划是成功的最大保证;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则;如何确定学习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则;如何确定学习的目标。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考研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导致心态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在时间和任务的压力上出现了失衡。时间和任务的矛盾解决,关键在于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

二、学习计划制定的程序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要把学习划分为特定的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后的成功。

其次,要明确自己现有水平和目标的差距。找到了差距,就明确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量。

最后,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量,让自己力有所及,可以努力完成。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在于明确通过考试要求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对于每一科目都要具体分析如何可以通过考试。比如英语,需要掌握多少词汇量,需要完成多少阅读,需要完成多少篇作文的写作练习,需要练习多少份真题。

 

第十讲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二)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复习备考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了解各阶段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复习备考各阶段学习任务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四、学习时间和阶段的划分

迎接初试要求考生具备两方面的能力:第一,理解全部的知识点、概念、理论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第二,对于基本的只是框架,如概念定义、理论要点可以熟练记忆。

这就要求在考试之前完成这两项任务,也就决定了要把准备考试的工作分成两块,就是理解和记忆。

因而,复习就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就是考前1个月的冲刺阶段和之前的准备阶段。

五、学习方法和手段

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手段不同。

冲刺阶段主要是要完成对备考资料的背诵记忆。方法可以借用记忆曲线理论,多次重复记忆,巩固学习成果。

备考阶段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早期的基础阅读阶段和后期的提炼总结阶段。

六、学习计划的调整

学习计划要有弹性,为每一段学习任务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方便因为突发事件而影响计划完成时,进行调整。

学习计划还应该给娱乐、锻炼留下足够的时间,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第十一讲 复试(一)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复试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了解复试的程序和被淘汰的原因;掌握复试科目的准备和学习的方法和计划安排;复试英语口语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复试的程序和被淘汰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初试之后的心态调整

完成了初试的冲刺,心情往往会彻底解脱,沉浸在对分数和初试合格线的猜测中,这种心态每个人都难免。但是,接下来的复试还是一个繁重而关键的任务。需要及早静下心来,认真准备。

二、复试材料的准备

复试的内容主要是英语口语、专业面试和第三门专业课的笔试。这些复习资料的准备在前期工作中应该已经完成了。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的程序、题目类型、题目内容等等。

三、第三门专业课的复习

相对于初试来讲,复试中的笔试所占的难度、比重和重要性相对较小。但是也需要认真准备。这门课的试题往往不易获得,因此有前两届学长提供的资料尤为宝贵。

四、面试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准备

面试英语有两种情况,一般院校的英语口语是由公共外语教学单位来组织,相对来讲难度较小,一般我们通过大学四六级,并且对考试内容有充分的准备,难度是比较小的。

重点院校的英语面试,有时是由专业课教师来进行的。这种面试就涉及到专业英语。专业英语其实比较简单,难就难在有一部分专业词汇我们并不熟悉,这要根据我们掌握的面试信息,提前认真准备。

五、复试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

复试中还有体检等程序性的事务,要注意安全,提前预定好住处。

 

第十二讲 复试(二)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复试中对专业能力的考察是导致对地方院校歧视的原因;掌握如何训练专业能力;了解如何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训练专业能力;如何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对地方院校的“歧视”

复试中对于我们这样的地方院校毕业生最大的难题在于被“歧视”。我们的学生在初试的表现往往很好,但是一经过复试,名次就会下降很多,甚至会不幸被淘汰。

二、专业能力的体现

被歧视的原因主要是专业能力不足。对于跨专业和地方院校的考生来讲,这方面是我们不自知的地方。

由于这些考生所接触的师资、信息都与名校有重大差距,因此,面对复试的专业老师,我们往往不能在复试中取得老师们的好评。

专业能力不是背诵课本,不是死记教条。而是通过对经典阅读和消化,通过理论前沿和社会需要思考而升华出来的活的知识。

三、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初试之后的两个月可以突击完成的,要靠准备考研的两三年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请教、听取大师讲座等等才能积攒起来。

 

第十三讲 调剂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调剂的程序;了解成功调剂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剂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调剂的规定程序

未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超过了准备调剂学校所在区域的国家初试分数线(或34所学校自划线),理论上都可以进行调剂。获得第二次录取的机会。

调剂要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网调剂系统登记、申请,才可以进行调剂。如果获得目标学校的许可,就可以参加该学校的复试。

二、调剂的准备时间

一般来讲,在复试之前,就应该留意自己的初试分数排名,如果比较低,就要及早留意网上的调剂信息。

复试之后,在第一志愿没有得到信息之前,要密切关注其他院校的调剂信息,及早报名以便可以选到比较好的学校。

三、调剂中对我们的要求

要每天关注相关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调剂信息。因为调剂名额,尤其是比较好的学校,往往比较少,先报名先得,所以要整天守在调剂系统旁边,直到选到中意的学校。

四、增加调剂成功率的方法

有了目标学校,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和有关部门联系。方式有:电话、邮件和信件,甚至可以亲自到目标学校去。

一份精彩的简历、得体的话语、有科研成果、报考的院校比较出色,都是取得调剂成功的有利条件。

 

第十四讲 考研之后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有针对性的解决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取得胜利的保证;了解第二次考试和第一次的心态变化对考试的影响;了解为了适应新学校的学习,应该做哪些准备;如何确定自己的新的努力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新考试的注意事项;读研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和问答

教学内容:

一、重新考试的注意事项

考试失利是不是来年再来要根据学校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学校是地处大城市的一流名校,用两年时间来尝试是值得的。毕竟这个学校赋予你的资源要足以回报你的时间成本。

再次努力心态调整非常重要。

要想成功,必须要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以便在下一冲刺时可以克服。

二、读研之前的准备

如果顺利进入了理想的学校,那么在入学之前,还有45个月的时间,我们还有以下一些工作要做: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以便提早准备。比如出国、读博、工作等等。

其次,入学之后往往要选择导师,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人生大事。

另外,为了追求学业,为了追上其他同学,我们还需要努力追赶,笨鸟先飞。

 

四、教学手段说明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生动直观的资讯,对于提高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堂讨论和发言

在学生准备好参考资料和发言提纲的情况下,组织课堂讨论和发言。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并进一步加深学习的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

通过面授辅导、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将定期在网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通过视频、网上实时讨论、讨论板、留言板、电子邮件讲解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课后、课余师生问答和网上交流是本课程采用的最重要的教学辅导手段。

 

五、交流与反馈

 

1.网上辅导:教师将努力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学生提供本课程的网上辅导。在教学网页上和通过邮箱,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本课程的课程说明、教师介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辅导等教学信息,还可以通过Email(电子信箱)向教师提问,教师将及时予以答复。

2.主讲教师联系方式:

电话:1507688075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0年5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