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划算原总经理阎利珉被刑拘揭示阿里集团问题重重


 
 
淘宝聚划算”一直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销量保障的象征,受到各大电商网站、团购网站所仰视和羡慕。淘宝数百万店主和企业无不以成功报名聚划算为经营目标。可以说,聚划算是阿里集团的竞争利刃,震撼着整个电商行业。
然而,利弊必然共存。随着201275日,阿里巴巴聚划算原总经理阎利珉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刑事拘留,阿里集团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再也无法掩饰,全部曝露在社会和媒体面前。
 
一、部门各正为政缺乏统一流程
聚划算部门的领导或店小二,受收、索要店主的钱财,并不算是一个秘密。有业内人士说:杭州著名的淘宝一条街,其隐性作用就是便于全国的各企业,来杭州方便给店小二“上贡”。一方面借于淘宝火爆的人气、超强的影响力,使得聚划算的销量实在过于惊人。使得店主和企业仍然前赴后继的“巴结”着聚划算的相关负责人。
一方面,在淘宝公司内部“聚划算”也确实是产生了巨大收益的部门。自然部门老大腰杆就硬,说话就有力度,权限也就极大。这在我国任何企业都是通用的,只要某个部门的业绩始终领先,这个部门都必然会有特权,部门员工的各种待遇也普遍高于其他同事。
而淘宝的各种产品、部门可谓多如牛毛,与聚划算类似的活动至少也有十几种。其实质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帮助企业和店主促销。但只有聚划算的销量最高,业绩为王的方针,给予了部门极大的创意和策划空间,从而导致了在执行上的过度自由。
政策由部门定、产品由部门审、服务由部门做、费用由部门收,伊然使一个部门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公司。整个淘宝公司乃至阿里集团,并没能够形成由集团统一、部门配合的业务流程,导致了聚划算的“占山为王”。
 
二、收钱墨守成规缺乏严格监管
有很多企业都报怨自己的产品,总是无法通过聚划算的审核。而互联网又有很多自称是聚划算总代理的公司,可以保证企业产品上聚划算。这其中就直接的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非常简单的甲乙双方的业务,必须要由第三方来推动才能达成合作?为什么很多够标准上活动的产品,都被拒之门外?有的产品上过一次聚划算,销量和口碑都很不错,之后申请多次却总被无理由驳回?
这就因为,聚划算的领导要将权力变成钱。懂得潜规则的企业,都会想方设法的送红包、送礼物、送现金。对于那些没有想到这一层的企业,就只好利用“冷酷的现实”,让他们来明白公关的必要性。
相信包括阎利珉在内的很多员工,在刚到聚划算之初都从未有过,向企业索要钱款的想法。然而大的环境在变,当周围的同事都在习惯性拿钱,当一些企业都在反复的用金钱利诱的时候,自然就要重新审视自己手中的权限能变现多少了。
阿里巴巴虽然也每年都在开除一些违纪员工,仅20121-6月份,阿里集团共查处违规员工28人、移送司法机关员工7人、外包人员3人,却仍然没有控制住事态的日益严重。说明集团缺乏着对各部门的真正严格监管,没有一个开放的意见平台,也没有真正将检查、审纪、处罚做到实处。
 
三、习惯店大欺客缺乏律己心态
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员工都是很自豪的,因为他们能在中国最强大的电商帝国工作,不论以后去任何公司都会受到极大的欢迎。然而,这种自豪稍不加控制,都会变质为自大。中国有句古话叫“店大欺客”,而时至今日这句话几乎可以称为“店大必欺客”。
因为企业大了,员工素质必然参差不齐,再加上习惯于被店主吹捧、被消费者求助。久而久之,就会有员工产生狂妄自大的心态。到工作时,就变成了不耐烦或者见人下菜碟了。连“猪八戒网”这种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其客服在对待消费者投诉时,都声称“您可以用法律手段维护您的权力”,主动劝消费者起诉自己所在的公司。
淘宝聚划算的员工,天天被无数的企业围着,产生急燥心态也就不足为奇了。员工缺乏律己心态,不能认清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反而极度剥压自己的服务对象。一部分原因就是阿里集团没有对员工的思想及时把控,没有把系统的企业文化灌输到员工大脑中。直接一点就是只重视了物质文明,却完全忽略了精神文明。
当然,阿里集团毕竟不是国企,重视销量、重视收入、重视业绩,绝对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是,作为影响中国电商经济、影响几千万人就业的阿里集团,有责任和义务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教育和管理好每一名员工。
 
    聚划算的问题也许只是阿里巴巴集团中的冰山一角,但阿里巴巴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确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希望阿里集团能够在既抓市场又抓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前进,避免其他事件的再度出现!
任何转载文章者,必须标注软文和原文来自所志国狂热营销机构:http://www.suozhiguo.com,否则本人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