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礼”是做什么用的


提到孔子,必言“礼”。

 

 其实孔子的诸多礼数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礼”的内涵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与人行礼,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与人讲礼貌是对人展现一种谦和的态度。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释义:人而不仁,怎么有正确的态度呢?人而不仁,怎么有乐趣呢?

如礼何---如,何礼--如,什么样的态度;

如乐何---如,何乐--如,什么样的乐趣。

从我们的人性出发,如果一个人昧心做事,他会快乐吗?如果一个人昧良心,他对人生社会有正确的态度吗?

孔子说的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仁义礼智信----仁义智信同现代的意思差不多,好解释,而“礼”代表一种态度,一种合乎规则的态度。

 

孔子倡导礼数,他是试图以一种外在的形式来修正一种内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