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去“电信化”早已迫在眉睫


   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工作已经酝酿和有组织的实施了几年,但一直以来效果不明显,对转型的机制和业务结构的调整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多,有始有终的少,甚至一些转型工作的尝试最后不了了之,关门大吉。更有些转型工作的尝试,是迎合某些电信运营商主要负责人的提法所作的应景,类似的转型工作可以说是拍马屁的转型,结局不用想,这从近期电信运营商里出现的终结某些模式的下场中可见一斑,可谓“羞答答的玫瑰悄悄的败”。

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是顺应市场潮流的必然选择,不是万般无奈,对有着国企背景和垄断因素的电信运营商而言,绝不会重新选择另外的运营方式,这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现实。观其电信运营商的尝试性转型,没有显著的成功迹象,或者拖延其转型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彻底性不够。目前的电信运营商转型工作,多停留在表象和浅层,对触及自身根本市场地位的基因很少触摸和剥离。甚至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转型的名义,对自己传统领域的优势点实施保护性的举措,名为转型,实质却是为继续强化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转型之举的结果只能是一叶遮山。而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思维,时时刻刻以电信运营商的思维来看待市场,看待互联网,处理起一些问题的惯性也以电信运营商的固有逻辑,我是电信运营商,而很少以电信运营商之外的角度,来转换差异化的身份,参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课题思考与建设,如此电信化的思维模式,转型的艰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电信运营商的转型,首先要颠覆自己,才能颠覆行业,最后颠覆市场,而不是保护自身的既得市场地位。如果按此思路,出台的转型措施也毫无最终的目的性可言,只能是作秀般的竹篮打水,既浪费了自身的资源,又延误了电信运营商焕发新生的宝贵机遇。其必然还是在政府给予的垄断氛围里,延续着传统的垄断运营地位,被彻底管道化。眼见如狼似虎的产业链上下游,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蚕食着自己固有的利润和业务领域。这也多少如同黔驴技穷的寓言,几个招式过后,被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类型的公司瓜分,只能苟延残喘的维系着自身的管道运营商身份。电信运营商应该看到的是,与其被各种类型的上下游产业链不断的侵蚀自身的既有领域,还不如大开大合,先以开放的姿势,开明的态度,开朗的政策,来有针对性,效果性的整合,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整体的成功。电信运营商目前转型最大的制约是,西瓜要抱,芝麻也要拣。虽然已经出台的一些转型政策,也有对芝麻的抛弃,但却是烂芝麻,无人可拣了,被淘汰和过时的业务已经无利可图。

电信运营商的转型,说到底是电信运营商传统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尽管电信运营商在不同场合和时间段都主动的表达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强烈转型的愿望,但仅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行动;而仅有行动只是一个开始,还要看行动的走向和效果。如果行动只是走马观花的一个缩影,在根本性的思想上,还原地踏步。凡事以电信运营商的思考问题方法,而不是以非电信运营商的思考方式来换位思考,来设计一些机制和业务领域的根本性改变,电信运营商的转型仍将步履维艰。

其实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关键,在于去“电信化”。所谓的去“电信化”,不是抛弃电信运营商现有的网络优势和组织模型,业务模式,而是在今后的转型工作中,暂时性的告别“电信化”的既有思维方法。完全以非电信运营商的身份来设计一些转型工作中涉及的组织结构调整,业务领域的战略性规划,实施目标的预期值,员工队伍的散发性管理等与传统运营方法的背道而驰。也是另眼看世界的翻版和必然。如果电信运营商真的能够在具体的转型工作实施中去“电信化”,取得的成功绝不是今天拖泥带水,自己不满意,行业不满意,饱受外界绯言绯语。

从电信运营商当前的自身处境看,电信运营商仅有转型的决心只是一个基本点,如何去“电信化”将不再是喊在口头,而是需要迫在眉睫的落到具体工作上。忘掉自己是谁,对电信运营商而言虽然有难度,总是在头脑中冒出自己老大的念头,但总比自己的地盘被一点一点的被蚕食,要做的选择容易。电信运营商也只有去“电信化”,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把握自身,放下身段,重新找回自己的立足点和平衡发展的新方向。电信运营商去“电信化”不是本末倒置,而是获得重生的一个必然阶段,是实事求是摆正电信运营商在新形势下求得自身涅槃的一个全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