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传统光伏装机大国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削减,特别是美国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初裁给长期依赖国外市场的我国光伏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规模式扩张、利用成本优势低价抢占市场之路已然难以为继,加强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为未来光伏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的关键。究竟2012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最新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下半年光伏产业发展走势又将何去何从?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所长高宏玲。
产业整合滞后国际贸易壁垒有待突破
中国经济导报:2012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高宏玲: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增长,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由于供需失衡,光伏产品价格继续下滑,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总体来看,2012上半年光伏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全球光伏需求增长超预期;第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第三,美国成为我国最大多晶硅进口国且进口均价低;第四,对美中光伏组件出货占比大幅上升;第五,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也成为国内企业的主要出货对象;第六,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企业经营压力继续加大。
但同时我国光伏产业也存在着诸如产业整合步伐缓慢、国际贸易保护壁垒加剧、国外多晶硅产品以低价抢占我国市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产业整合步伐缓慢。据预测,2012年全球电池产能将达到80GW,仅中国就将超过40GW,远远大于20~40GW的市场需求量。供需失衡的局面将会推动产业整合。但由于行业特殊性,大型多晶硅企业不愿意吸纳小型企业产能,大型电池组件企业也由于品牌、售后等原因不愿意整合中小组件企业,并且由于看好2~3年后的光伏市场,以及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那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不能得到及时淘汰,市场上还有一些行业外企业意欲借助低谷期进入该领域,行业整合仍困难重重。
其次,国际贸易壁垒加重。2012年上半年,美国商务部已分别对我光伏产品做出“反补贴”和“反倾销”初裁,根据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在2012年一季度披露的财报显示,我国晶硅电池生产成本约为0.75美元/瓦,而产品平均售价约为0.84元/瓦,美国加征近35%的“双反”关税后,我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丝毫不具竞争优势。
再次,国外多晶硅企业持续采取低价策略,对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不利。国外多晶硅企业实行低价竞争策略,低价向我国大量出口多晶硅产品,抢占我国多晶硅市场。如若此种情况再持续半年,则我国几乎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将面临彻底倒闭的“厄运”。
下半年:对美出口下滑装机容量仍将增长
中国经济导报:在2012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走势如何?可能出现哪些新特点?
高宏玲:预计下半年光伏产品价格将会继续下滑,受美国“双反”影响,我国光伏组件对美出口额将会大幅下滑,但我国持续性的政策支持将保证我国光伏市场的大幅增长。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太阳能电池出货量有望再翻新高。据我国在美国上市的9家电池组件企业披露数据,均预测2012年下半年组件出货量会大幅增长,这9家企业预计其2012年全年组件出货量将达到13.7GW,同比增长41%。由此推估,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33.4GW,同比增长59%,将占据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70%以上。
第二,国内多晶硅产量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虽然当前我国有近8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或减产,但主要多晶硅企业如江苏中能、洛阳中硅、重庆大全等仍在正常生产,预计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仍将保持在16万吨以上,产量达到10万吨,同比增长19%,进口量超过8万吨,同比增长23.8%。
第三,光伏产品价格继续下滑。由于产能供给目前仍大于市场需求,因此预计光伏产品价格仍将下跌。产品价格的下跌会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那些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第四,对美光伏出口将会剧烈下滑。美国商务部在2012年1月30日作出“反追溯”决定后,对美光伏产品出口额急剧下降,3~4月的出口额占比为8%和6%。由于美国“双反”的最终裁决要等到11月,因此预计之前我国对美光伏组件出口将会继续下滑。有分析机构预测,受“双反”影响,今年运往北美的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可能将削减75%。
第五,欧洲及北美、亚太市场发展迥异。由于主要光伏安装国家已确定下调光伏补贴费率,下半年欧洲传统光伏市场将呈现环比下滑。2012年下半年的光伏市场需求增长主要来源于北美和亚太等新兴地区,这些欧洲以外的地区将提供60%的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比提高10%。
第六,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仍将大幅增长。2012年国家能源局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太阳能,组织实施‘十二五’第一批规模为3GW的开发计划”,“2012年要再解决6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我国2012年批准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已达到1.7GW,并且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安装并网。地方层面上,江苏省计划实施新一轮的光伏发电扶持政策,对光伏电站项目实行上网电价补贴,辽宁、山东等省将相继出台地方光伏上网电价扶持政策,江西、河南两省已开始启动相关调研工作。种种利好均将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进一步增长,预计2012年国内光伏装机量将达到5~6GW。
发展光伏需完善标准 重点整合
中国经济导报:对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何政策措施建议?
高宏玲:对于如何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及企业技术水平,会同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光伏制造企业与光伏产品应用企业,制定完善光伏产品和系统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相关检测机构及公共服务平台,强制推行产品标准,并加大产品质量检查与执法力度,以标准规范市场、淘汰落后产能。
第二,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加快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建设,并充分发挥联盟政企沟通桥梁作用,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管理,不断提升我国光伏行业总体形象,更好地应对和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支持光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以往扩大规模与压低产品售价的市场策略,转而重视技术研发、产品差异化与质量提升。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扶持掌握自主技术的骨干企业,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四,制定重点企业认定制度,坚持扶优扶强。支持骨干光伏企业加快发展,制定《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光伏企业及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对重点光伏企业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重点光伏企业认定工作。
第五,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一是鼓励企业抱团,继续抗辩。积极向美国商务部上诉,力争驳回其所作出的“中国政府存在补贴、中国产品存在倾销”的裁决;二是实施战略性反制,进一步做好多晶硅等领域的贸易壁垒调查工作,多方施压,贸易争端的解决将是多方权衡妥协的结果。三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协助企业做好投资国的资源搜集和整理工作。
第六,扩大国内光伏应用规模。一是全方位开拓市场,鼓励光伏多样化应用。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支持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二是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三是国家各相关部门以及电网公司之间加强协调,统筹规划全国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全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目标和方案,优先开发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消纳容量大、电网输送能力强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四是规划光伏发电上网网点,落实上网电价实施细则,针对分布式能源和与之相互依存的智能微网发展特点,组织修订《电力法》及《可再生能源法》。
光伏产业如何突围“寒冬”?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