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柳君
如何兼顾现在与未来的利益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
这里,我们谈谈创业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时面临的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话题。
有些创业的企业,有着很好的战略规划,赢利模式也不错,但问题是,近期无法赢利,或者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无法赢利。
最后,如果没有得到贵人相助,或者幸运的被风投“赏识”的话,枉你有再好的想法都是白搭。
原因很简单,你得先“活”下来。
于是,那些获得“风投”的创业者,在初期的自叹幸运后,不少人便想对“风投”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蜜月期”后便开始埋怨“风投”太现实,太商业。
疏不知,正如德鲁克所说,企业的本质是经济绩效。
做企业就是要赢利,首要的便是靠自身的力量存活下来,要向外找寻自己的价值,要在客户那里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自我感觉良好。
你自认为再好的赢利模式,再完美的产品,如果最后没有得到顾客的支持,没有及时在市场中换来应有的经济回报,都是白搭。
当然,我们可以将这个赢利的时间拉长一点,但这个被拉长的时间与你的现金储备量是密不可分的。
不论你创业“烧”的是自己的钱,还是风投的钱,你都得在这些钱被“烧”完前自己站起来,到市场中,到客户中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
否则,等待你的就是“失败”。
再来看看人才市场上的那些毕业生们。
那些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怀揣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行走在江湖中,跑在人才招聘会现场,对招聘的企业挑三拣四。
自己能做什么都没弄清楚,自己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心里都没数,拿着简历走到招聘摊位前,开口便问:“一个星期休息几天?每个月工资多少?办公室是不是在市中心的CBD? 公司给不给买社保?年假怎么算,是不是带薪?”等等。
再有些人则发誓非自己心目中的公司不去,非自己想干的岗位不做,哪怕为此“执著”的将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找不到工作。
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们陆续上班了,他们心里暗自思忖,这些没有眼光的人们啊。然后继续自我感觉良好,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继续“啃老”。
这些“等待”、“观望”的毕业生中,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有可能在初入职场时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然后再幸运的刚好被放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
他们中更多的人,在繁重的生存压力面前,只能选择妥协。
于是口服心不服,于是心猿意马。到了企业也不认真工作,骑驴找马,每天寻思的不是怎样将工作做的更好,而是眼睛老瞄着外面,一有机会拔腿就跑。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非常自私,对目前工作的企业,对自己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实,我们是要在“做”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觉察自己喜欢做什么,喜欢待在什么样价值观的单位,喜欢做什么岗位的工作,甚至喜欢什么行业,什么样的事业能令你身心愉快,能让你甘愿为之付出无怨无悔。
并且我们还要在工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理想的可实现性,你的理想得是基于你的能力而言的,是跳起来摸得着的目标,是跟你自身的能力相匹配的目标。
这个觉察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而不能一厢情愿,想当然。梦想可以很远大,但脚下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现在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比以前不知道多了多少。这些人如果再顶着“天之骄子”的帽子自我感觉良好,不愿意“屈就”,不在实际工作中去磨练自己,一心做着所谓实现自己理想的梦,那你将连理想的门都摸不到。
白白在“等待”中耗损自己有限的、极为宝贵的青春年华。
一边是每年人才市场招聘高峰期时,见诸各类媒体的,黑压压的手揣简历的应聘毕业生,一边是企业感叹招聘市场“人”不少,“人才”很少”。
这中间的矛盾更多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他们缺乏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他们不懂得如何平衡自己长期目标的实现与短期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
你毕业于清华也好,毕业于北大也好,你是海归也好,那都已经是翻过去的一页了。当然能进入名校说明你的实力和智力,但我们不能做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辈子躺在学校的襁褓里,我们得靠自身的力量站起来。
最终你在职场上的价值一定不取决于你毕业于哪所名校,对企业来说,你的价值是你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定了你的职场身价。
不要再说你在大学里学了多少多少知识,你考了多少多少证。当然知识很重要,有“证”也不赖,但正如德鲁克告诉我们的,“行动的目标通常都是未来的结果。任何负责“做”(而不仅仅是“知”)的人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职场“新人”或“老人”来说,“做”的能力才能最终决定我们的职场身价。
也只有将我们的目光从“远大”的理想中缩回到眼前,按步就班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眼前事,在工作中磨炼自己的品格,十年如一日的坚忍不拔朝着目标前进,才有实现理想的那天。
作者:杨柳君@沟通、情商、领导力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自“沟通、情商、领导力-杨柳君原创空间”:http://www.leadership021.com
杨柳君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杨柳君原创空间”。
我自己都不完全同意自己昨日所写的种种观点,所以您若对我的文章有什么新看法,我都很乐意受教。仅在这里表示我对您的友谊。 ——杨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