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估值40亿不等于手机做的成功


  小米终于完成了C轮融资,融得2.16亿美元。也从彼时2.5亿、10亿的估值,一路攀升直至现在的40亿美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实现了巨大的跳跃。如此高的估值,估计所有的小米人都很兴奋。不过,这个估值应该给雷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要做“硬件+应用+移动互联网”的铁人三项。也就是说要全线铺开,从手机设计、供应链、硬件生产、售后服务、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电子商务等等,小米要自己搭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看来小米真的是无所畏惧啊!但是,这个庞大的产业链条,要投入多大的资源才能完成呢?以小米现在的状况以及今后三年的乐观估计,小米真的有这个能力持续支撑,把握住这个局面吗?也许雷军心里也没有谱。

  在我看来,小米估值40亿并不等于手机做的很成功,而且,现在的小米也没有一样是做的好的。虽然雷军一直在强调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由于本身核心竞争力的逐渐丢失,小米已经趋向于一个传统的手机厂商。

  米聊和MIUI原本是小米的命根子,是核心竞争力,小米应该集中精力将其做好、做精。可是现在,米聊在微信面前已经完全失败。小米官方透露,米聊目前用户数突破1300万,但与微信1亿活跃用户相比差距甚远,并且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至于MIUI,也由于Android的不断升级而失去优势。另外,小米在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唯一值得称赞的,也许就是小米的营销方式了。先用高性价比吸引一批发烧友,然后学习并发扬苹果的饥饿营销,多次利用该方法再吸引一批人的关注,剩下的就是持续不断的话题炒作了。但是,小米能坚持多久高曝光呢?就不担心大家的视觉、听觉疲劳吗?再说了,最近和360这么一闹,负面也不断,以至于雷军都要亲自上阵了。

  还有,雷军一直强调,小米是为“发烧友而生”,可是,培养粉丝真的很容易吗?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有多少人会忠于一个国产品牌呢?现在的小米看似有不少的粉丝,但是这些粉丝有多少不是冲着1999的价格去的呢?但是现在,小米手机的性价比已经不再明显,1299元的盛大手机、1699元的360特供机已经上市,必将会对小米产生较大影响。更别说传统厂商带来的冲击了。

  再者,360和小米之间的口水战已经持续一个月了,稍加概括一下,无非是在硬件和价格上你来我往的浪费口水。这进一步说明小米最终还是逃不掉要走拼硬件比价格的老路。而其他互联网公司,虽然也在强调各自的应用,但也离不开这个路数。

  如果做智能机的互联网企业仍然按照这个步子往前走,既达不到用硬件推广应用软件的预期效果,还会将传统厂商卷入其中,损害他们的利益。最终结果是将国内的整个手机行业带入自己挖掘的陷阱,白白便宜了国外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