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虎画:周明安丹青四十载铸就巴蜀画派(2)


  传神虎画:周明安丹青四十载铸就巴蜀画派(2)



  著名画家巴蜀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周明安近影

  提要:周明安小传,周明安1949年生于广州,祖籍山西河曲。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花鸟画会副会长。周明安画作引发海内外关注,近期被推选“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周明安关于笔墨的论述也颇有见地,其书画理论研究也有深厚功力。

  四、周明安虎画佳作引发海内外关注



  飞雪虎群(局部) 周明安作 蔡律摄



   母爱 周明安作  蔡律摄。“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7月27日至29日在四川省博物馆开幕,周明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业界评论他的画作造型生动、笔墨洒脱、格调清雅、意境远寂,动人心魄,笔下之虎富有情趣和灵性,笔墨洗练而自然,赋色沉稳而典雅,布局起伏而跌宕,造型简括而生动。
 


  众志成城  周明安作  蔡律摄



  五福临门  周明安作



  五福临门  周明安作

  周明安擅长花鸟动物画,尤善画虎,1972年从师著名画家阎松父先生。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1986年在深圳、1994年在台湾高雄举办个人画展。并入选1986年欧洲当代中国画展、1988年香港全国中青年书画展、1991年日本中国现代画展,1991年全国第一届山水画邀请展、1995年美国中国现代绘画展、1995年中、韩、乌兹别克画展、中韩书法交流展、1996年四川花鸟画十人展、1999年二十世纪天府百年绘画展、2000年天津西蜀八家花鸟画展、2001年法国巴黎卢浮宫沙龙展、法国布列塔尼来自熊描故乡画家作品展、2002年中、韩水墨画大展,2002年中国画名家百虎画展、2002年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2003年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2003年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以及1995年、1996年的第九届、第十一届当代花鸟画邀请展,1993年、1996年中国艺术博览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周明安曾获2001年法国卢浮宫沙龙展优秀作品奖。2012年7月27日至29日“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在四川省博物馆隆重开幕。



  周明安先生说:“艺术就像一位伟大的天使,奇迹般地给苦难的人生送来慰籍。人们常常从艺术家的经历中读到许多的痛苦,殊不知所有痛苦的背后是无尽的快乐,就像吃青果,酸辣苦涩之后是甘甜。真正苦的是人事,再辉煌、再显赫的背后却有难言的辛酸。”四十年的丹青修炼,周明安先生终成正果,2012年7月27日上午10点,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省文物总店、娇子雅集承办的“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在四川省博物院开幕,展出了周明安近150幅书画作品。这是对周明安先生的艺术创作一个完美的展示。蔡律摄



  “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吸引来宾、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市民前来欣赏、观摩、学习、研究。蔡律摄



  “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吸引许多观众前来品鉴。蔡律摄



    在四川省博物馆“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上,成都著名书画家杨志立、叶瑞坤、马勇、宽庭董事长陈玉莲、王龙等前来观赏、研究。蔡律摄



  惊雷 周明安作



  甘泉 周明安作



  飞雪虎群 周明安作



  晴雪图 周明安作



  晴雪图(局部)蔡律摄

  周明安出版有《周明安作品集》、《周明安画虎精品选》、《中国跨世纪美术家画集.周明安中国画动物.山水卷》、《中国当代线描资料丛书.动物走兽百图》、《 周明安写意画虎艺术》、《周明安水墨动物小品》、《传世典藏.当代手卷精品.周明安百虎图卷》、《中国当代名家.周明安画册》、《国画名家经典.周明安山水画》等。



  虎啸 周明安作

  “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展出周明安先生精品佳作近150幅书画作品,周明安先生的作品与商品虎画不同,周明安以大写意表现画家的情感、理念、阅历和技法,40载笔墨修炼的功力表达了大自然生灵的神韵,周明安先生的虎画充满人文关怀和对大自然、艺术的敬畏,造型生动、笔墨洒脱、格调清雅、意境远寂。



  大漠王者 周明安作

   周明安先生“意、力、韵、趣”的用笔既有笔墨的酣畅淋漓,又有劲健苍润的点线组合。有时放笔直写,气势激越外扬;有时沉静稳健,墨韵平和淳厚。画家有意识地强化动物的情趣和灵性,以情驱笔,心手相印,—气呵成,看他的画,人们最强烈的艺术感受是“大气磅礴”、“阳刚之美”,如“大风大声”、“骨力刚健,气势雄浑”。画家既继承了文人写意画的笔墨表现形态,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明清文人画气弱韵稀的时代局限,成功地将唐宋艺术所崇尚的大气丰韵纳入笔下,力求气足韵丰,笔饱墨厚。



  秋月三虎 周明安作 蔡律摄



  松泉虎步 周明安作 蔡律摄



  松泉虎啸 周明安作 蔡律摄



  松月虎卧  周明安作  蔡律摄



  泉鸣虎啸  周明安作  蔡律摄



  百虎图 周明安作

  五、周明安艺术新质:笔墨精妙 自然天成

  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母容质疑,从古到今,对笔墨的论述浩如烟海,笔墨是中国画品鉴的重要因素。笔墨是“笔法”和“墨法”的合称,笔法缘于书法,墨法却植根于画图,对画家来说,特别是写意画,笔法和墨法是不可分割的。笔墨除了“笔法”“墨法”之外,人们还赋予它更多的内涵:以书入画的写意精神,儒释道的哲学理念,诗词歌赋的文化意韵,另外还有人品、学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格调、古意、趣味等等,笔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至明清“文人画”盛行,对笔墨的认知更加纯粹,笔墨已成为品评绘画的第一要素。



  水墨卧虎   周明安作 蔡律摄

  周明安认为,笔墨是手段,是工具,不是目的,不是作品本身。笔墨和作品的关系就象演员和角色的关系一样,角色靠演员来表演,演员功力越深,演技越高,角色就塑造得越好,戏就越成功。笔墨、色彩、章法在一部作品中扮演相应的角色,他们的功力深厚,加上相互之间协调融洽,这台戏就演好了,作品就成功了。但如果演员的功力不深,水平不高,上台来达不到角色的要求,这台戏就会演砸了。当然笔墨也如演员的人格魅力一样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只有在与角色融为一体时,才会更具艺术震撼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一点也不假的。学习书法,掌握用笔的要领、技巧,就是为了随心所欲地塑造形象,无论是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前进了,时代对笔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正在呼唤相应的笔墨精神,共写新世纪的辉煌。



  奔虎    周明安作 蔡律摄

  周明安在《我的笔墨观》文中阐述黄宾虹对自己的启示,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古今无人可及。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对传统文化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穷极造化的创作实践,著作等身的传道解惑,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一生近九十年的深沉努力,就是在实证“画法即书法”这个千百年来已植根于中国写意画的道理。他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总结出的“五笔”、“七墨”之法,在他去世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以及后来更长的时期,作为宝贵的艺术成果而为广大实践者学习和利用。常言道:“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黄宾虹先生的“五笔”“七墨”法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极为丰富,表达极为真实。古来对笔墨的研究成果甚丰,什么使转、提按、正侧、虚实、轻重、疾徐、偏正、曲直、四势、六要、十八描、印印泥、锥画沙等等。黄宾虹用五个字将其概括,一曰平,平如锥画沙。显示出中锋的形态。又以水喻之。“天地之间至平者莫如水”,“但水有波折,如笔有波折。”道出平中不平,不平之平的辨证关系。二曰留,留如屋漏痕。形为集点成线,以忌浮华柔软之病,可用逆水行舟来理解。三曰圆,圆如折钗股。乃取法籀篆行草,盘旋曲折,连绵不绝,刚劲而婀娜。四曰重,重如高山坠石,如枯藤屈铁,沉厚而富有立体感。以上四种用笔之法,皆可用于画中,以勾勒山石,状写屋宇,表现树林,画云作点。黄宾虹更强调第五字的“变”,“中锋、侧锋,藏与露分。篆圆隶方,心宜手应。转换不滞,顺逆兼施”。“用笔贵变”,“而惟能变者,得超于法外。”我认为五法之中,变最重要,书法用笔运之于画,画中之笔,笔笔来自书法,但笔笔又不是书法,无一笔是点横撇捺。画在于能变,不然,岂不书法家皆成画家了。



  小憩    周明安作 蔡律摄

  笔墨之道,实为功夫之道,人们对笔墨熟练,技艺高妙的人称之为有笔墨功夫,大凡中国的技艺都与武功一样,是靠苦练出来的。笔墨功夫同样如此。我们欣赏一幅写意画,首先看它是不是笔墨好,另外还有造型、构图、色彩等等,综合起来有没有意境,气韵如何,还要看他画得轻松不轻松,经意不经意。能举重若轻,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就是好作品。要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谈何容易 !



  在四川省博物馆“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上,笔者与著名画家周明安先生合影。

  周明安认为,画写意画就是要把手练得来从心所欲,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惟有沉心静气,勤学苦练者方能得之。习画应注意三点:一、路子正,二、方法对,三、能刻苦。路子正最重要,有名师指点,识历代经典名迹,通书法于画法之中,如黄宾虹所言:“笔墨之法,授之于师友,证之于诗书,临摹真迹,以尽其优长;流览古人,以观其派别;集众善之变化,成一己之面目”,“故能参赞造化,推陈出新。”若是急功近利,一心欲取捷径,误入歪门邪道,再怎么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离道愈远。方法对其实就是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循序渐进,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捷径。任何偷奸耍滑的企图最终都是自欺欺人,等明白过来时,才如董其昌所说:“晚知诗画真有得,却悔岁月来无多。”能刻苦就是要勤动手、勤思考,不怕吃苦,说句老实话,真是喜欢这一行,何苦之有!在学习中陶冶性灵,也会得到极大的快乐。常言道“工夫不负有心人”,下得苦工夫,就能得到真功夫。从学到成,就如同虫蛹化蝶的过程,初为幼虫,一味大量进食,孜孜不倦,广学博记,如李可染言“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学进去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套路,犹如春蚕吐丝,结茧成蛹,此时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破茧化蝶,才会顿感豁然开朗,海阔天空,艺至于此,方为明心见性,得大自在,得大快乐,真正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未完待续)

  蔡律   2012年7月30 日